芦山花灯八旬传承人发起公益演出送欢乐

四川日报 2019-03-01 06:07 大字

芦山花灯是四川地方灯戏之一,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主要表演者有两位,一是丑角(俗称“花鼻子”或“三花脸”),另一位是旦角(俗称“幺妹子”)。在表演中讲求步法、身形、唱腔、念白等等,诙谐幽默,受到群众喜爱。早在2006年,芦山花灯就成为省级非遗,作为传承人,裴体文如今也有了芦山花灯“活字典”的美誉。,芦山花灯八旬传承人发起公益演出送欢乐。

裴体文是芦山龙门乡人,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跟着师傅学习芦山花灯,成为芦山花灯第三代传承人。60多年来,历经浮沉变迁,他一直坚守故土学习、表演和创作花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名人,也见证了芦山花灯从兴盛走向衰落。近年来,随着群众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非遗的保护,芦山花灯开始重新受到关注。“现在群众文艺队伍很多,基本上村村都有,经常邀请我去给他们创作节目和进行指导。”裴体文告诉记者。

如今,裴体文已经正式收徒16个,他们中有农民、教师和企业职工。最近几年,他还忙着芦山花灯的文献整理和抢救性保护,希望以文字的形式,将这门传统地方艺术传承下去。“目前已经整理了100多首曲目,200多种剧目,但其中只有10多首是基本完整的。”裴体文说。

“花灯要发展下去,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要传承好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要融入我们现在的生活。”裴体文告诉记者,他一直在订阅《中国戏剧》《四川戏剧》两本杂志,学习上面的一些戏剧专家发表的文章,了解其他地方戏剧是如何传承的。

发起公益巡演

把欢乐带到更多老人身边

因为长期与乡镇、社区的文艺队伍打交道,看到群众文艺队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活跃,裴体文也萌生了组织公益巡演的想法:一方面,集中这些群众资源,把文艺演出送给老人们;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这些群众队伍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在他的积极组织下,第一次公益演出定在元宵节当天走进位于龙门乡王家村的敬老院。这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由歌手韩红出资援建的,这里居住着100多位孤寡老人。参演的队伍,除了两支来自龙门乡本地,还有一支专门从县城赶过来的城南社区文艺队,共同带来花灯、舞蹈等七八个节目。裴体文也亲自上场,和徒弟张世敏一起表演自己新编创的《赶花会》。“《赶花会》本来是芦山花灯的一个传统曲目,我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改写,自己动手做了11个花灯,包括兔儿灯、鲤鱼灯、莲花灯、丰收灯等等,将民俗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裴体文说。

得知敬老院这个演出活动,附近的村民也纷纷赶过来,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有200多人。刚演出完,城南社区文艺队队长罗淑华就告诉裴体文,下一次演出他们文艺队依然要参加。

“下一次演出已经基本确定,要到芦山太平镇的一个敬老院去,具体时间和演出内容还待进一步确定。”裴体文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防震减灾是重大民生工程 房屋的结构抗震

我们生活中所居住的房屋,由于高度和用途以及修建时间的不同,造成了结构的不同,同时也决定了房屋的抗震能力也不尽相同。...

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