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文物保护利用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居全省第五

延安日报 2019-03-02 10:56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王斐)2018年,延安市全面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紧紧围绕“依托两大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两大工程(基地建设、队伍建设),提升两个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实现一个目标(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思路,文物保护利用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据了解,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数量达到了47座,年接待观众1041余万人次。目前,延安市境内共有各类文物点8545处、革命旧址445处,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1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4处。按照第一次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全市国有可用文物收藏单位47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50722套62008件,总数居全省第五。

延安革命旧址是全国时间跨度长、保存最完整、覆盖面最大的革命旧址群。自20世纪中期开始,延安就已开始重视对革命旧址的保护。截至2018年年底,延安的445处革命旧址已维修开放51处。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延安市出台了《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并于2018年12月29日公布实施。2016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芦山峁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工作。截至目前,共发现4座龙山时代早期的大型夯土台基,小型房屋遗迹300余座,并出土了大量玉器及板瓦、筒瓦建筑材料。据专家推测,芦山峁城址最早年代为距今约4500年左右,将延安的筑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

2018年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在延安召开了“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2018年度推进会暨芦山峁遗址考古现场会,将芦山峁遗址纳入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考古研究专项课题,列入“早期中国”项目。芦山峁遗址对于研究早期中国区域社会复杂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国国家形成等课题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延安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革命历史资源,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文化热点和重点节会,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深受大众欢迎的主题展览,同时,多层次多方位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教育活动。依托丰厚的文物资源,研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延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投放市场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闻推荐

春节假期芦山接待游客9.94万人次

雅安日报讯整个春节黄金周期间,芦山县节日氛围浓郁、民俗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截至2月10日,芦山县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9.9...

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