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百亿级产业—— 巴中市开出脱贫致富良方

巴中日报 2018-11-23 09:10 大字

本报记者 何欢

几年前,每到冬天,巴州区曾口镇芦山村村民李中贵就寻思着,第二年在土地上种些什么才来钱,“辛辛苦苦一年,收入屈指可数,只能喂几头猪,卖了买个柴米油盐。”没想到,愿望实现得这么快。2016年,家里的一亩多土地种上了皂角、丹参等道地药材,生活再不是以前的光景了。

丹参地里锄草、皂角树枝刷白、川明参垒厢……今年冬闲时节,李中贵在村里的药材产业园里有干不完的活。“每天早上8点准时上班,下午6点下班,一天工作8小时,一年务工收入万把块。”李中贵说,不仅如此,从去年开始,他已经在合作社领分红金,而且年年都有,细水长流,到哪儿找这么好的事。

2016年以前,芦山村是一个集体经济为零的贫困村,贫困户100户,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0%左右。就在2016年,巴州区成立了全省唯一一个县级中药产业发展局,把中药产业列为富民增收、脱贫奔康的首位产业,相继出台政策给予支持。

随后,芦山村引进业主办起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丹参、白芍等中药材。同时,100户贫困户将每人2000元的产业扶持基金入股,按8%给予年度分红;土地流转按每亩350元,逐年递增2%提成。为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政府还为合作社提供了160万元贴息贷款。

“光建基地不够,今年,我们还投资200余万元,在芦山村建设占地5亩的中药材初加工厂延伸产业链,目前具备投产能力。”合作社负责人苟勇介绍,目前,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余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在巴州区梁永镇、寺岭镇、清江镇以及经开区等部分村签订“订单种植、保底价回收”协议,辐射带动农户种植丹参1000余亩,去年丹参鲜品产量达1500余吨,烘干加工后干品400多吨,实现产值850余万元。

不仅是芦山村,近年来,全市培育中药材重点基地(乡镇)47个,发展1000亩以上套种连片基地69个。

市委统筹办(农工委)主任杨毅介绍,巴中市紧紧围绕建设“秦巴山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目标,将道地药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四大特色农业、四大新型工业重点发展,目前已经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巴药发展行动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中医药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建成西部现代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兴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生物医药经济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种植基地化、生产园区化、产品品牌化”的“一地双百三化”目标,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百亿级产业。

杨毅说,为统筹整合资源,市、区县组建中药产业发展专门机构,完善落实产业规划、发展促进、条件保障、监督监管等多个环节统筹协调机制。为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巴中市建立中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撬动银行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创新整合政策项目资金,加大中医药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强化财政投入,新增财力10%优先保障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为提高中药材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巴中市建立中药材种植业风险基金,开发特色保险产品。”杨毅介绍,同时,建立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巴中产业技术分院,组建中医药专家顾问团队,开展产业规划、技术咨询、对外交流、成果转化等工作。

新闻推荐

雅安市3企业3个人获“全省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

雅安日报讯11月20日,四川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举行,雅安市3户企业和3名企业家分别获得“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和“四...

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芦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