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多年热心公益事业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

南宁日报 2018-01-26 06:25 大字

陈典参加义务献血。

陈典是福建莆田一名基层海关关员。多年来,他坚持做公益,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资助数名贫困学生上学,鼓励他们乐观向上、好好学习;随时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用爱心温暖别人。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多做社会公益的传播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也能如沐春风。”

从小到大,陈典身边有很多乐善好施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往往在他最需要帮助和鼓励的时候伸出援手,让他懂得了感恩。

20年前的一天,陈典随单位团委去看望希望工程受助对象,那是一群岛上渔民的孩子,孩子们可怜的境遇带给他很大的震撼。其中,有个叫小赖(化名)的孩子,他的母亲在摘龙眼时不慎摔倒导致脊椎受伤,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一贫如洗。陈典了解情况后给予了捐助,缓解了这个家庭的贫困窘境。

从此,陈典萌发了长期做公益的念头,开始了漫长的公益之旅。

平时,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义务植树、清理小广告、维护绿化带、劝导文明交通、参加农民工“快乐返乡”志愿服务、开展企业政策“一对一”对接帮扶……

他经常参加义务献血并且报名捐献骨髓,个人累计献血达3000ml,骨髓数据已报送中华骨髓库备份。

当有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时,陈典总是积极参加救灾捐助活动,如“98抗洪”、台湾“9·21”大地震、“5·12”汶川地震等。四川雅安地震时,他还主动给芦山民政局寄去食物、奶粉、药品、衣物等。

多年来,他带头和发动人员开展“希望工程”定向救助工作,个人先后结对海南、湖南、福建等地共16名学生,定期支付生活和学习费用,通过书信鼓励贫困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好好学习。

2012年,他参加莆田市“帮困助学献爱心 资助百名贫困大学新生”活动,捐款资助贫困大学新生入学。

2014年2月,在东北乘坐出租车时捡到一部相机,他及时利用微博发布信息寻找失主,第二天就把相机交还给来自广东的失主。

2014年5月,得知因救人而广为人知的“最美妈妈”陈丽侦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他及时以“最美妈妈”的名义办理银行卡,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动朋友同事向“最美妈妈”伸出援手,发动了200多人志愿捐款,为“最美妈妈”募捐到10多万元的善款。

2015年1月,得知本地一名体重仅为800克的早产儿救治面临资金困难,他立即为其捐款,并在朋友圈发布捐助信息寻求朋友们的支持。11月底,他又通过微信为莆田“车祸女孩”冉茂萍募捐6万多元。

2017年2月,他参加莆田“隔壁村”贫困家庭黄升婷、黄升贵姐弟的结对援助活动。5月为莆田贫困家庭林清莲的孙女牵线寻到结援救助团队。

“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情谊,绝不辜负您对我的殷切期望,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这是20年前受资助对象小赖在给陈典的来信中写下的话。如今小赖已成家立业,失散多年重新与昔日的恩人相遇后,小赖立刻加入了陈典的微公益团队,尽己之能为公益事业添一份力。

“时代在进步,做公益的模式也不断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助人为乐的精神。”如今,陈典还在公益路上继续前行。

●编辑点评

心有沉香,何惧浮世。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年代,陈典用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不断超越自身去探索,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用心做自己。从陈典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品行离不开成长环境的熏陶、个人经历的影响及精神信仰的支持。做公益的形式有很多种,但在寻常岁月中的平常心却需要时间的沉淀。长期以来,陈典用他的温和谦逊与热情善良润物无声,温暖着身边很多人的同时,发现了在庸常岁月中一个更为芬芳的精神世界,那里闪烁着耀眼而平和的光芒。

(据中国文明网)

新闻推荐

私自关闭除污设备拘留

本报讯(记者杨棕贤)1月9日,芦山县公安局芦阳派出所查处一起逃避监管违法排污案。2017年11月17日,芦山县环保局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雅安市某纺织有限公司存在违规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行为,于12月...

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