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践行绿色生态理念 倡导文明祭祀新风 蚌埠芦山文化陵园延续生命的寄托 打造人生和谐“后花园”

蚌埠日报 2018-01-11 12:10 大字

在国家4A级风景区蚌埠市龙子湖风景区南岸,坐落着逶迤起伏的东(西)芦山,芦山脚下,蚌埠市芦山文化陵园傍山而居,登山远眺,烟波浩渺的龙子湖尽收眼底。据水利专家考证记载,东西芦山系龙子湖的龙脉和发源地,因水得名,绵绵山泉汇成清澈的湖水,福泽乡梓,滋润人间,于是芦山被称之为旺水旺泉,福山福地。

芦山文化陵园的前世今生

芦山文化陵园背山面水,坐北向南,山峦舒展,藏风聚气,朝吐烟云,暮纳霞光,山下的水库波光潋滟,湖水清澈见底,生态环境舒适优雅,是人们休闲、观光的胜地。其前身是梅花山公墓,经省民政厅批准后,2006年3月正式运营。为把原公墓改建成符合现代殡葬改革发展要求和大众认可的文化陵园,芦山文化陵园公司员工进行了不懈努力,创造性提出了“五化”墓型,即生态化、小型化、优质化、多样化、艺术化,改变老墓区的形象。通过引导丧户的墓葬理念,化解了丧户在选择墓穴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成功改变了原来墓穴设置和墓区的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式经营以来,陵园不断引进同行业墓葬服务新理念,借风水成风景,采自然花屏,融历史典故,集名家书艺,建陵园艺术。市芦山文化陵园是省民政厅批准的经营性公墓,是安徽省殡葬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被国家民政部《公益时报·中国殡葬新闻周刊》授予“全国公益性示范单位”和“全国绿色生态殡葬示范单位”

望龙阁,是芦山文化陵园为美化荒山,增加景观所建。在望龙阁上举目远眺龙子湖的山水景色。蚌埠龙湖大桥、大学城的风景全部尽收眼底。

情侣椅,相传为朱元璋与马皇后马小妹在芦山附近玩耍时休憩的大石头,因所依的大石宛如一个双人靠椅,两人大笑道:“好一个情侣椅!”“情侣椅”由此得名。

以文化为起点 塑人文纪念园

位于西芦山的蚌埠市芦山文化陵园巧借山势和风水成风景,融合历史典故为经典,汇集中华“二十四孝”系列雕塑为亮点,设立地藏王菩萨为标志,注重把殡葬文化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芦山文化陵园的文化品位和文脉,把文化陵园建成文化公园,传承中华民族的殡葬文化。芦山文化陵园历来倡导墓区内不单是单纯的墓碑、墓穴,而是将书法艺术、雕刻艺术以及悼念艺术融入墓区的理念,使客户前来祭祀时,既能追思亲人,又能感受到文化艺术的氛围,使人们受到了良好的道德文化教育和人类发展史的启迪,真正体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精神。走进文化陵园,简短有力的墓志铭往往都是人生总结,言简意赅,却意味深远,让生命在亲山、亲水、亲情的文化环境中静谧、超越、新生。

用制度去约束 聚亲情于温馨

安徽省殡葬协会副会长、蚌埠市芦山文化陵园董事长陈春法介绍说:“墓穴不仅仅是存放骨灰的地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几代人传递情感的寄托,有着更沉重的情感重量,肩负着这份情感、这份责任,我们就必须把管理工作做好,对得起两个世界的人,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芦山文化陵园在优化环境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开展人性化服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约束员工。陵园坚持“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宗旨,要求员工把客户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有专人对墓区及绿化进行保洁、维护,对陵园每一个墓区、墓碑做到每天均有专人清扫、擦拭,确保墓园环境清洁优雅、设施安全、墓碑完好,秩序井然。向客人提供饮用水、手推车等服务外,陵园还设立长寿区,向年满95周岁以上逝者赠送墓穴等免费项目。

用诚心来经营 建陵园为公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芦山文化陵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模式,结合陵园的地理特点进行规划建设,先后到上海、青岛、合肥等地进行学习、取经。邀请经验丰富的园林专家专程指导,为陵园全方位、高标准地量身打造了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以及文化定位。结合蚌埠市的实际和市民的丧葬习俗,陵园在墓区规划了几类区域,树葬、壁葬、艺术墓、卧式墓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在所有墓穴区域内种植四季常青的树木或花卉,努力把陵园建成环境优雅、景观和谐的祭祀场所,缓解人们的沉痛心情。

立志建陵园为公园,这个极具超前性的发展理念在全国都具有很大的前瞻性。陈春法董事长表示:我们是在经营生命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这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的纯盈利性企业,我们要怀揣着对生命的感恩来经营。

大鹏归巢,相传大鹏鸟路过芦山停留栖息时,掉落了一根羽毛,幻化成大鹏落入巢中栖息时的姿态。

点将台,坐落在芦山西麓,相传此台为鲁肃操练兵马点将之处。

用实力助发展 成人生后花园

面对东西芦山风景区发展的不断提速,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殡葬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延续发展和传递的缆绳,芦山文化陵园将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力求把殡葬文化融入其中,优势互补、形成双赢。

回顾芦山文化陵园的发展历程,董事长陈春法颇有感慨的说:陵园的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要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借鉴优秀,争创国家级陵园,不断增强陵园的公益性和文化性,不以利益为最终驱动力。要用文明化的生态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人性化的墓葬服务、艺术化的墓碑设计、现代化的墓葬理念做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才能打造和谐殡葬,才能构筑、打造人生和谐的后花园。

近年来,芦山文化陵园倡导文明祭祀,有效引导市民不在墓区烧纸,通过文明的方式缅怀先人,成效显著,得到市民的理解支持和点赞。整洁、卫生的环境得到了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

吉象龟,位于芦山西麓,酷似一只乌龟伏在大象背上。

飞来石,上大下小,仿佛凌空飞来,搁在山峰之巅。

鲁肃井(神水泉),鲁肃在此屯兵练兵时,全军皆饮此泉泉水,兵马强健。因这眼泉是鲁肃所发现的,故名“鲁肃井”。

新闻推荐

我国3年内构建国家应急测绘保障体系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刘诗平)应急测绘保障是“灾区上空的眼睛”。记者26日从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将通过3年时间统筹做好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项目的建设,加快构建由全国航空应...

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芦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