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七姓将军 六百年不衰的传奇
黄氏宗祠。
祭拜。
抱鼓石上的菩萨。
黄氏宗祠拔进士匾。
黄氏宗祠供奉的神仙。
九襄牌坊全景。
□曾为志文/图
四川汉源县富庄镇永兴村一组有一座黄氏宗祠,依山而建,坐东朝西,为典型的砖木四合院结构。主体建筑由3间正房、南北厢房、天井和门厅组成。
据记载,宗祠始建于乾隆47年(1782),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其后多有损毁。如今,宗祠总体格局大致为1915年修复时的样子。
1985年清明节开始,黄氏族人在此多次举行清明会祭祀活动。后因年代太久,宗祠多处破损,加之芦山“4·20地震”的影响,损毁加剧。
2013年5月,黄氏族人花费百万重修宗祠,也为黄氏祖先黄和轻将军重塑金身。黄将军塑像旁至今悬有一块座牌,显示着其显赫身份:“大明洪武四年征南,总旗指挥将军。”
在九襄古镇,有一座“姑媳冰霜”双节孝牌坊,也是黄氏族人请旨所立。宗祠、牌坊,不仅藏着黄氏族人的渊源及故事,更有关于汉源七姓将军的传说。
壹
七人屡建军功 敕封为“大明开国七姓军”
黄和轻,名祯,和轻是他的字,元顺帝至元3年(1338)出生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黄和轻自幼刚健,性喜练武,幼时得遇名师姜令公教习文化、兵法和武艺,并获真传。
至正年15年(1355),17岁的黄和轻参加朱元璋的部队,开始了戎马生涯,南征北战,立下战功。与他同时入伍的,还有同乡的姜和固、李文富、赖进卿、巨简、蒋胜和张宗祀等7人。
这7人都英勇善战,屡建军功,在战争中不断升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成就了七姓军的威名。
因其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称帝后,敕封其为“大明开国七姓军”,后被钦点为御林军,拱卫皇城。
黄和轻被封为千户总指挥,正二品忠烈将军,7人史称七将军。
洪武4年(1371),大将军胡海英(即李文富)奉旨率七姓军入川,先后征明升,防汉川。
黄和轻治军严整,纪律严明,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因其文韬武略出众,在黑牙关一役中奇兵制胜,将大夏明氏残部彻底消灭,受到朝廷嘉奖。
洪武14年(1381),黄和轻等奉命镇守黎州大渡河龙潭口(今汉源县万工乡金岩村),号称七姓屯军。由于长期作战,七姓军伤亡严重,军容懈怠。
黄和轻召集大家说,我们7人出生入死几十年,好不容易闯出个名堂,如果不团结一心,破釜沉舟,只有葬身此地。他提议,7位将军结为异姓兄弟,并修建生圹(为生人建造的坟墓),发誓死后葬在一起。
胡海英战死后,黄和轻接替帅位,屯兵驻守邛州(邛崃)、雅州(雅安)、黎州(汉源),剿云南,平凉山,立下赫赫战功。
此后,七将军后人继续驻守大渡河畔,分别在九襄、宜东、清溪、富林一带插牌占山,安家落户,繁衍生息。直到现在,这7个姓仍然是当地的大姓。
如今,七将军坟墓尚存,他们的传说也是家喻户晓。七姓祖宗的愿望虽未实现,却留下了七洞山的地名。
此传说在民国时仍有碑刻记载可考。民国三十年《汉源县志·古迹志》载:“七姓插山碑,在富庄石碑坎官道旁,字迹剥落不可读。”
贰
封赏越多而不安 七姓将军上书朱棣改姓
今富庄镇永兴村黄万邦存《黄氏族谱·序》中记载:“尝考我来黎始祖黄和轻公,于洪武四年奉旨调征西南二路南蛮,住坐邛州镇守九年,又于十四年奉旨拨征云南西炉二处,夷蛮九种,复于十五年回师黎州,再奉旨任总旗指挥七姓九所将军。是时七姓协力同心,外掌军务,内施教化,开垦山地。树高三丈,草深三尺,荆棘丛中,猛虎毒蛇,无处不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开拓于险阻之中,上忠国事,下安黎庶。”
黄和轻逝世于永乐20年(1422),葬于清溪东门外龙池寺后山大坪头。埋葬的地方,正是汉源古八景之一——龙池映月之地。
七姓将军,除黄姓和姜姓,其余各姓均有改姓一说。蒋胜,因顶替舅父征战,曾用名包希哥;李文富曾用名胡海英;巨简,为避祸保命,改名瞿简;张宗祀曾用名李兴宗和张大郎。
《赖氏族谱》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时,蜀地仍被明玉珍占领。洪武 3 年(1370),朱元璋派大将汤和进兵四川。
汤和在湖北征兵时,已近暮年、儿子尚幼的赖进卿左右为难,想让外侄任贵顶替从军。于是,赖家和任家签订《任赖议和从军文约》,任贵以舅舅的名字赖进卿出现在军营。
代舅从军的任贵,在大渡河畔干了一番事业,赖进卿的名字在黎州家喻户晓。后来,战功卓著的任贵升为千户。他战死后,儿子任有才“荫职指挥千户”,子承父业戍守大渡河畔。
平定凉山后,明成祖封任贵、任有才父子(上报朝廷时叫赖进卿、赖有才)为昭勇将军。
可是,封赏越多,任氏全家越惴惴不安。永乐8年(1410),七姓将军合计商议后,将替名从军的原委上报朝廷。明成祖朱棣没有追究欺君之罪,并恩准恢复原姓,任氏终得以恢复本姓。
这个事情,各家族谱和家族传说均有记载和流传。
叁
黄贡爷发迹 名利皆收但谦和恭让
如今,黄氏宗祠前厅墙上张贴着黄氏历代名人画像。
黄和轻徙居汉源后,黄氏后人接连出了一位贡生、一位进士。至今宗祠里还保存着一块清宣统年间的进士牌匾,牌匾正中写着“拔进士”3个金粉大字,雄厚苍劲,左下方写着“后裔黄金声立”,落款时间“宣统乙酉科”。
黄金声(1883-1943),又名黄龙跃,字焕如,九襄镇人,宣统元年(1909)已酉科岁贡。黄金声为人正直清廉,支持康梁变法,后来参加同盟会。1942年,黄金声出任汉源九襄救济院院长,曾掩护中共地下党员、西康组织负责人任炽昌脱险,对革命有贡献,后被暗杀。
牌匾上的“拔进士”为黄氏道光辛巳科拔进士,国子监监生黄体诚。
史料记载,黄体诚于道光29年(1849)已酉科选拔为拔贡,进入国子监学习。取得功名后,黄体诚为守节的先母和嫂嫂请旨旌表修建双节孝坊。同时,黄体诚也为黄氏宗祠做了大量工作,并联合乡里耆老捐资修建清溪文庙。
黄体诚(1830-1909),人称黄贡爷,原是秀才,一说早年经营药材生意,一说因家乡人杨卿云任清溪知县,得于汉源场专销官盐。一个偶然的机会,黄体诚路经大树堡(今大树镇,一说在丰厚乡),遭遇山体滑坡,见到垮塌的山石锃亮耀眼,遂带回家中冶炼出白银。
后来,黄体诚母子商量,谎称家中要开豆腐坊,需要很多岩盐,接着变卖了部分田产,到大渡河边大量收岩盐。
当地村民不识银矿,争先恐后地将矿石捡来卖给黄秀才。经过几个月忙碌,黄体诚屋里屋外都堆满了矿石。
安顿好家中事务,黄体诚到南京招募炼银匠。招募来的全体工匠不分昼夜,整整炼了半年有余。白花花十两一锭的纹银堆满了几间大屋。
黄体诚遂成了家财万贯的巨富,又逐步买田置地,修房造屋,扩大家产。还有说法,黄体诚是汉源的盐知事,同时兼营官盐生意,因此积累了财富。
发迹后的黄体诚出资捐得恩贡。恩贡是明清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方式,凡遇皇室庆典,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加贡一次作为恩贡。黄体诚入了国子监,名利皆收,成了大渡河畔无人不晓的大人物。他对乡里亲邻谦和恭让,对父母孝顺有加。
黄体诚的父亲黄谦之英年早逝,母郝氏年轻守寡,操持家务,劳心尽力。长兄黄体忠又英年早逝,嫂嫂亦郝氏,年仅20多岁,独自抚养孤子成长,其子即冠又夭。郝氏悲痛守节50年。
感念寡母恩嫂
朝廷恩准立“贞洁”牌坊
黄体诚感念寡母、恩嫂,上表朝廷,祈求为黄家树一座贞洁牌坊。不久,朝廷恩准下旨,御立“贞洁”牌坊一座。
这座牌坊,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矗立在九襄古镇上的“姑媳冰霜”双节孝牌坊。建坊时,其嫂尚健在,因而未旌表为“双节孝”。但为表彰其嫂坚贞守节,黄体诚在石坊“圣旨”龙凤牌下,北面题刻“节孝”,南面题刻“姑媳冰霜”,以为嘉扬。
牌坊高约11米、宽近10米,面南背北,共有4层,是典型的4层3间多脊檐结构。脊檐上18条青灰色螭吻直插碧天,牌坊石刻上未因时光剥落的色彩在阳光下发出熠熠的光辉,数条盘龙包裹着的“圣旨”二字,昭示着牌坊主人无尽的荣耀。
牌坊南面镌刻四川学政侍生文清颜、清溪知县吴云程的题联:“竹柏凌霜励节永延千岁荫,芝兰擢秀荣封伫荷九重褒”、“光争日月昭千载,志凛冰霜萃一门”;北面镌刻清溪县事谢连堃和清溪县学正堂杨廷三所题的楹联:“誓地下为未亡人孝养承欢,妇职克兼子职;幸膝下有成立子义方是训,女宗不愧儒宗”、“此日龙光标绰楔,他年莺诰表泷阡”。
整座牌坊以“忠、孝、节、义”为主题,雕刻了48部传统戏曲的100多个精彩场景。据说,夜深人静时,隐约还能听到牌坊上传来川戏的锣鼓声与唱腔声。
浮雕上雕刻的人物有500多个,个个面目清晰,栩栩如生,充分展现出古代石刻的精湛技艺和不朽魅力。
戏曲剧目丰富多彩,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如表现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挂帅,宣扬百善孝为先的木莲救母、安安送米,歌颂义字当先、大智大勇的三英战吕布、空城计,还有取材古典小说《红楼梦》《西游记》的故事,表达人们祈望福禄寿喜的十八学士、蟠桃会等。
其中一幅雕刻,讲述的是二十四孝中乳姑不怠的故事,只是主角由人们熟知的婆婆变成了公公。
自古男女授受不亲,然而在特殊时刻,亲情能超越封建伦理的樊篱。或许这幅图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于是有了“妇职克兼子职”、“女宗不愧儒宗”的评价。
据说,建坊时,黄体诚聘请石匠到九襄对面的山上拉来石条,着手建造。过了数月,牌坊初具规模,4条大石柱也立了起来,可上面的脊檐和宝顶因为太高、太重,始终无法安装。
正当匠人们一筹莫展时,一位白胡子老头儿弯腰驼背、一瘸一拐经过。掌墨师心想,这位老人起码有100岁了,一定见过很多世面,也许晓得怎么安放宝顶。
他上前询问,老人侧着头说:“我都是泥巴埋齐嘴巴的人了,我咋个晓得哦!”说完就走了。掌墨师想了想,心中一动,回头看时,老人已经不见了。
掌墨师恍然大悟,叫人担来泥土,把牌坊团团围住垒土,等到土和牌坊差不多高时,安装宝顶就轻而易举了。
据说,这个白胡子老头就是鲁班,他见众人无计可施,特意来指点迷津。这个传说,也大致反映了这座牌坊修建的方法。
新闻推荐
新能源公交车生产线今年5月17日,雅安市新能源汽车启动专用号牌,跑在大街上的雅安新能源车有了“专属身份”——车牌从...
汉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