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预算有限 地方扑火队如何持续发展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4-08 06:20 大字

九龙县专业扑火队营地集合。

□丁于涵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在今年雅江“3·12”森林火灾中,跨区增援的九龙县专业扑火队在众多扑火队伍中表现突出。在大部分人都认为火点难以抵达、危险系数高的时候,该队主动请缨,一鼓作气打下了火头。省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副主任王毅介绍,即便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仍然面临队员难招募等诸多问题。

林区扩大地方扑火队从无到有

汉源县地处大渡河干热河谷,气候干燥,高温多风少雨,是国家森林防火I级火险县。随着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该县森林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共有林地260万亩,2012-2013年一年间便新增10万亩。

“在此情况下,仅依靠民兵、村民组成的群众扑火队,以及林场职工组成的半专业队伍,缺乏扑火培训,不具备控制森林大火的能力。”汉源县森林防火办主任苟大成介绍。

就全省而言,由于各县(市、区)森林资源、气候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专业扑火队的发展进度不一。王毅介绍,冕宁县早在1984年便成立了地方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但直到近几年才在基地场所、设备设施等建设上取得明显进步。

1998年天然林禁采后,保护森林的压力陡增,九龙县扑火队于2002年成立。“那时仅有50名队员,由林业局每年拨给60多万元的工作经费。”队长江永发说,2009年开始,队员增至100名,经费增至300多万元,由县财政保障;通过军事化封闭管理,练就了素质过硬的队伍。

现在,一般小火都可交由地方扑火队完成扑打,发生大火时,他们可以更早赶到,设置隔离带、疏散群众、配合森林武警等作业。但是因财力有限,地方扑火队面临着需要克服人员流动性强,队伍不稳定等情况。

预算有限考验队伍管理水平

目前,冕宁县扑火队员的任用期仅限于森林防火期的半年时间,九龙县为9个月,过后队员解散,来年再重新招募。

“不能常态化开展工作,每年队伍里都有2/3是新队员,得花两个月才能掌握水泵等各种组合工具的使用;一开始训练都不敢强度太大,怕把人吓跑了。还得用扣留奖金补贴等手段避免队员中途流失。”江永发说,要是能解决另外3个月的工资,使工作常态化,就省了年年招募,队伍素质也能大幅度提高。

队伍常态化在汉源、石棉两县实现了,但汉源专业扑火队的队员数量仅20人,石棉也仅增加到40人,两者均不到九龙县队员数量的一半。队伍的稳定和规模难兼得。

“2015年开始,汉源县林业局委托雅安市劳务公司负责扑火队员招募,由县财政每年支出100多万元的运行费用。扑火队在防火期主抓防火宣传和火灾扑打,其余时间参与林区管护站的巡山、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苟大成介绍:“相当于就近就业,工资水平中等略偏上且全年有保障,员工流失率算是较低的了。但受限于队伍人数少,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群众的协同作战。”

后记

地方专业扑

火队从无到有是

突破,从有到好更

需精细管理。除了寄希望于财政追加投入,还应在如何“费省效宏”上做文章。例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招募工作交给劳务公司,不仅可减轻自身负担,也能提高招募效率。再次,扑火队应与现有应急减灾力量统筹考虑,如石棉等地开始具备直升机吊桶灭火作业条件。如此,扑火队无需大而全,只需精而专,做好最擅长的,便可推动整个森防体系建设的更严密、完善。

新闻推荐

汶川县雁门乡扎实开展农业技能培训

本报讯(杨光富记者王和斌)基于高半山群众对精细化农业管理方式接受较慢,果树管理经验欠缺的现状,今年年初,汶川县雁门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等就田间精细化农业管理进...

汉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汉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