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十年 他们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 张端均 本报记者 李勇军 钟烨 文/图
李玉琴(左)了解中心村招商引资农场葡萄挂果情况。
因国家修建瀑布沟电站,号召居民搬迁,2006年6月,188户汉源乡亲从雅安迁居到丹棱。
瀑电移民迁入丹棱已10个年头。从彷徨迷茫到振作融入,再到热情洋溢,凭借勤劳和坚韧,如今,他们已完全融入当地的发展中。种水果、搞养殖、就近务工,与当地居民融洽相处,携手共进。李玉琴,就是其中之一。
初到丹棱,面对陌生的环境、人群和风俗语言,加上背井离乡,对移民政策一知半解,使得部分移民心中充满不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新生活的不适应和种种不顺,使得部分移民产生心理落差,李玉琴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但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的热情帮扶下,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思想中有先入为主的偏见,阻碍着他们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中。
李玉琴回忆,她当初一直觉得自己是外乡人,但内心却渴望着人们遗忘她“移民”的身份,为此,她甚至很少回到移民点上。但随着环境的熟悉,她发现周围的人友善亲切,她也开始主动与当地村民攀谈交往,生活逐渐充实,心态也开始了转变。
丹棱郁郁葱葱的山林,沁人心脾的果树花香,诗意盎然的田间风情,淳朴热情的民风民俗时时潜移默化着李玉琴们,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丹棱,并彻底融入了丹棱。
在李玉琴还没意识到变化的时候,周围的人却将她的转变看在了眼里。2013年,村上的干部找到她,希望她能回村做一些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一开始李玉琴有些忐忑,但组织的信赖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她暗下决心,要用自身努力来获取村民的信任。
当选仁美镇中心村妇女主任后,李玉琴的生活变得紧张而忙碌,几乎没有一天能在夜里12点以前入眠。工作中有委屈,她曾暗自落泪,但一想到自己是中心村的一员,一想到村民对自己的真情实意,她又斗志昂扬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年的时间,李玉琴走遍了村里每一寸土地,走访过每一户村民,与每一名育龄妇女交心谈心,主持了三届“六一”儿童节活动,让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孩子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每一天的工作,李玉琴都带着对丹棱的眷恋和热爱开始,她被村民们需要着,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十年前我怨这场移民,让我孤独于他乡;十年后的今天,我流连于丹棱的山水,我热爱丹棱的父老乡亲。因为移民,我有了我的第二故乡,一抔土,一捧水,都满含着浓浓的乡情。”李玉琴动情地说。
背景链接
2005年4月,市政府下达丹棱县接收瀑布沟电站移民550名的安置任务,因新增移民安置任务,当年11月,县政府对移民安置点进行了调整和扩容。
2006年6月,丹棱县人民政府和雅安市汉源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库区移民资料交接书》,分5批实际接收汉源县万工乡瀑布沟水电移民188户672人。丹棱县瀑电移民安置共调整土地48.2公顷,受瀑电移民委托,丹棱县移民安置地乡镇政府为165户移民建房20225.85平方米。
如今,672名瀑电移民来丹棱已历十载。在丹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县扶贫移民部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瀑电移民们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逐渐和当地村民融洽了关系,也逐渐适应了丹棱的生活环境,生活步上了正轨。在瀑电移民中,有的发展养殖业,有的发展种植业,有的搞运输,有的外出打工,有的找准市场开铺子自己当起了老板。诸如双桥镇石河村移民养猪大户陈朝明兄弟、运输专业户钱品、水果种植大户冉从金、高山牦牛养殖户冯康……他们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勤俭创业,热爱生活,热爱丹棱。“我们瀑电移民,早就将丹棱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是他们对丹棱发出的最真挚告白。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刘琳)10日,记者从在蓉召开的“2015四川美丽田园欢乐游·产业基地景区化观摩暨中国首届太空南瓜创意大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首届太空南瓜创意大赛将于本月17-18日在汉源县举...
汉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汉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