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的盐源实践
□曾成绪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尹华高
“没有产业支撑,仅靠资金的扶持难以让贫困村、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脱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盐源把核桃、苹果、花椒等特色产业作为***的主要抓手并全面实施,让***与特色产业发展相互支撑、互为推手。到2020年全县将力争建成优质盐源核桃、盐源苹果、盐源花椒等产业基地210万亩,实现核桃、苹果、花椒等林业产值达40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5000元以上,实现产业“造血”拔穷根,产业扶贫“见成效”,让群众过上小康幸福生活。
七月的盐源大地,瓜果飘香,从东到西,从南向北,如果你穿越整个盐源县,映入眼帘的定是那公路两旁成片的核桃、苹果、花椒、烤烟……这里,处处洋溢着丰收前的喜悦。
核桃产业
让山区群众走上致富路
走进盐源山区乡镇,记者第一眼看到的与盐源坝子一望无际的苹果园不同,而是盐源的另一项强势产业——核桃。
眼下盐源核桃即将上市,看着核桃园里挂满的累累硕果,树河镇大水田村2组村民许胜家心里喜滋滋的。“家里的70多亩核桃,预计今年能卖二三十万元,加上到外地去卖穗条搞嫁接,光核桃一项收入应该在40多万元左右。”
大水田村有村民354户、1500多人,土地面积23000多亩。这里曾经是盐源赫赫有名的水稻产区,村名即由此得来。现在站在山顶俯瞰全村,郁郁葱葱的核桃林像一片绿色海洋。
大水田村村民陈明松说:“全村不仅有核桃,还有板栗、青花椒等,不少老板来村里谈核桃价格。群众把核桃嫁接技术带到了四川不少地方和重庆、云南、贵州等地,有了收入又扩大了名气。现在,村里洋楼、小汽车越来越多……”
“我们村的土地基本上都种上了核桃,效益非常好,人均仅核桃一项收入就超过一万元,比种粮食实惠得多。”树河镇大水田村村支书罗其云说,“这里的老百姓尝到了种核桃的甜头。核桃树下还可以发展循环经济,搞养鸡和种植都有附加收入,林下经济每亩可以增收两到三千元。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3万元,今年有望在此基础上增长20%。”
“去年我们村大获丰收,2000多亩泡核桃,卖了400多万元,全村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满山遍野的核桃成了我们山区农民的经济支柱,猪牛羊都变成副业了。”电话那头传来盐源县马鹿乡大坪子村支部书记包中明激动的声音,全村106户477人,人均收入2万余元,收入20万元以上的就有10多户,有农用车30来辆……曾经连饭都吃不饱的大坪子村,现在人均收入达2万余元,正是核桃为主的产业使得大坪子村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
“现在家家户户种植核桃的干劲大得很哦,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只要能种植核桃的地方都种上了。去年我家核桃卖了10多万元,加上卖板栗、花椒等收入,总共有20万元左右。”村民何显才自豪地说,“去年年初,我到雅安市汉源县嫁接核桃,3个月挣了4万元……”
自2000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以来,盐源县桃子乡玻璃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核桃,从2010年开始,核桃改良已达到2000多亩。“我家先后栽种核桃100多亩。2010年开始对核桃树进行改良。去年改良后的鲜核桃卖了2万多元。”杨尔呷说,“村上最开始是由县上组织专家来传授改良核桃嫁接的方法,现在村民早已掌握了核桃嫁接方法,除给自家嫁接外,还利用农闲时到云南宁蒗、永宁、华平等县进行核桃嫁接,赚取外快呢。”
棉桠乡核桃园村今年新种植核桃2000亩,总面积超过8000亩,实现产值2千多万元,助农增收1000元以上。2015年该村已脱贫的村民王公社尝到了发展核桃产业带来的甜头。他家种植核桃50余亩,已有30多亩开始挂果,去年卖了2万多元,花椒卖了1万多元……全家顺利脱贫。
大水田村、大坪子村、核桃园村、糯米沟村……全县涌现了一大批核桃种植专业村,而核桃种植专业户刘德珍、许胜家、程玉贵等为代表的核桃产业增收示范户年收入30多万元。全县核桃收入超5万元的农户达2000多户,树河镇、平川镇60%的种植户核桃销售收入上万元。
科技引领
核桃产业大发展
盐源有悠久的核桃栽培历史,在树河、右所、瓜别等片区的边远乡镇,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铁核桃资源。但野生铁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子的市场价位低。针对这一现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盐源县拉开了野生高大铁核桃改良试点工作的序幕。
在县林业、科技等部门的带领下,由树河片区政府工作人员和农民组成的一帮“土专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探索出适应本地区的嫁接技术——核桃高位换种“鸭舌嫁接”法,高位换种新技术“鸭舌嫁接”法,打破了国内外传统核桃嫁接技术高位换种的纪录,获得国家专利认证,填补了果树高位嫁接领域的空白。2009年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科技创新带来了吹糠见米的效果,由高位换种“鸭舌嫁接”法,筛选出了本地优质良种——“大优一号”。这就是今天著名的“盐源早”。
“盐源早”,顾名思义,就是比其他地区的核桃成熟得早,大约早15-20天左右。曾经无人问津的铁核桃,改良后具有成熟时间早、不歇年、不变异、果壳易剥、果仁优质等特点。由于上市早、品质好,自然成为了抢手货,今年鲜果卖到每公斤20—25元。曾经的“铁疙瘩”,如今变成了“金果果”。该品种成功通过了省级核桃优良品种审定,成为全州第一例通过省级评定的林木良种。
目前,盐源县“省级优质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成功,荣获“四川核桃之乡”的称号、“盐源早核桃”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成功,还申报成功3个森林食品基地和一个有机食品基地。
产业发展不能一拥而上。“盐源核桃产业发展要遵循发展产业化、规划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商品品牌化、品牌效益化、营销网络化的原则。”盐源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根据发展规划,全县将计划在左所片区、盐塘片区及坝区19个乡镇海拔2200米—2800米的区域新发展规模达到50万亩左右,丰产、出仁出油率高,利于深加工的中、晚熟品种;在瓜别片区、树河片区、右所片区15个乡镇海拔在1200米—2200米的区域,以发展规模达10万亩左右鲜食优良品种“盐源早”为主的品种,降低群众的市场风险。
2015年,盐源把核桃产业化发展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出了2016-2018年的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中共盐源县委盐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1+X”林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同时,成立核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连续5年。同年,该县核桃实现产量9630万斤、产值6.7亿元。
棉桠乡新种核桃1.5万亩、巴折乡新种核桃1.5万亩、白乌镇宝清村新种核桃1000亩……今年,盐源县新种核桃30万亩。核桃产业已覆盖全县34个乡镇,尤其重点覆盖了122个贫困村。这个传统的干果产品成为盐源群众致富增收的核心产品,成为农业产业的支柱产业,也将成为2020年盐源县实现全面小康的起跳平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将按照1+X产业发展目标,把盐源核桃打造成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生态产业和富民产业,这是今后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大战略、大思路、大思考。”每到一个乡镇和贫困村调研,盐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均表示,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大产业、大事业来抓,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实现应栽尽栽。
实现产业“造血”拔穷根,产业惠民“见成效”,据悉,到2020年,盐源县核桃种植面积120万亩以上,年产量3亿斤,总产值突破40亿元的目标,全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5000元以上。不妨粗略算一下:目前,三四年前栽种的核桃已让群众开始受益,而以每户贫困户种植10亩核桃,每亩20株,每株结果60斤,每斤鲜果按4元来计算,每户收入将达到48000元。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我们相信,未来,核桃产业必将是盐源最具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小康产业”,也必将让全县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幸福的日子。
苹果产业
一张绿色经济的“响亮名片”
在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苹果已成为了盐源县名闻遐迩的“响亮名片”。
盐源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优质苹果生产基地。2015年苹果种植面积达31.7万亩,产量达42万吨,实现产值13.4亿元。有红富士、金冠、新红星、红月、红将军等优良品种。盐源苹果具有皮薄、肉嫩、香、甜、脆的特点,以果大、色鲜、味美、无污染和上市早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广州、深圳、瑞丽、保山、遵义、昆明、重庆、武汉、攀枝花、成都等国内大中城市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全县现有苹果专业合作社173家,果品加工企业2家,果汁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
自1989年以来,盐源苹果曾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等30多项殊荣,在历届博览会中均被授予“最受消费者喜爱”果品。2007年获省农业厅无公害苹果基地认证;“2009年获农业部无公害苹果产品认证并获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畅销产品奖;2010年“盐源苹果”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2013年“盐源苹果”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2014年获四川省农博会金奖。
记者获悉,今年盐源县新种苹果3.4万亩,总面积达35.1万亩,种植地区覆盖棉垭、白乌、大河、泸沽湖等地的贫困村。
花椒产业
盐源群众脱贫的“助推器”
“按照现在的价格,今年花椒卖个两三万元不是问题。”7月24日,正在卖花椒的盐井镇泡儿湾村村民杨比哈笑着说,这点收入不算啥哟,村里还有更高的呢,花椒要卖五六万元呢。
盐源是花椒盛产地之一,“盐源花椒”以香纯、味麻、上市早等特点享誉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盐源县在开展***工作中,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大力鼓励群众发展花椒、核桃、苹果等特色经济林果,每新种一亩经济林果政府补助100元,全县花椒、核桃、苹果等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悉,2015年,全县已建成花椒产业基地17.5万亩,实现鲜花椒产量4275万斤,实现产值4.275亿元。盐源花椒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2016年,黄草镇新种花椒500亩,白乌镇新种花椒1000亩,长柏乡新种花椒400亩……全县共新种花椒种植面23.7万亩,总面积达41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58%,覆盖全县122个贫困村。
今年6月,盐源花椒陆续成熟上市,价格一路攀升,目前鲜椒价格已达到了每公斤20元左右的历史最高价。
“盐源花椒”又迎来一个丰收年,为助推山区群众脱贫打开了另一条致富路。
相关链接>>
产业盐源 多业发展
●辣椒产业
盐源县自1998年引进韩国巨星辣椒,现已在盐井、双河、长柏、前所等12个乡镇80多个村发展辣椒产业。主栽品种是雅坪系列、奇丽系列、红利系列、韩源系列、甜椒系列、盐椒系列等18个品种。2007年,该县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四川省无公害蔬菜(辣椒)农产品产地”。盐源辣椒多次在西博会和农交会上荣获“优质产品”和“群众最喜爱产品奖”。产品主要销售到云南、重庆、成都等省市及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2015年,辣椒种植面积达8万亩,实现产量12万吨、产值1.92亿元。
●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产业
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和食用菌产业是盐源县“十一五”期间的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卫城镇大堰沟村、梅雨镇双狮村、干海乡拦河村等地。种植品种有黄瓜、西红柿、樱桃蕃茄、辣椒、香菇、平菇等。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和食用菌普遍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销售。2015年,发展蔬菜和食用菌大棚1400个,实现产值5000万元。
●优质烤烟产业
盐源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引种烤烟,1999年扩大种植规模,2009年开始集中连片发展,在双河、干海、梅雨、下海四个乡镇集中连片规划2个烤烟新区单元。2015年,全县完成合同种烟8.81万亩,收购烟叶26.7万担,实现烟农收入3.23亿元。
2016年,全县种植烤烟9.76万亩。
●优质马铃薯产业
马铃薯产业是盐源县二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覆盖全县34个乡镇。201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5.16万亩,总产32.67万吨,产值2.28亿元。
2016年,全县种植马铃薯26万亩。
●果园生态鸡产业
果园生态鸡养殖以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深受广大养殖户喜爱,是盐源县富民效益比较明显的一大新兴产业。果园生态鸡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畅销云南、西昌、攀枝花、木里等地。2015年,全县养殖生态鸡650万只,产值达1.63亿元。
2016年养殖生态鸡670万只。
●绿色猪牛羊产业
立足畜牧优势资源,紧紧围绕“畜牧富民”,大力发展绿色猪牛羊产业。2015年全县四畜出栏68万头(只),其中生猪出栏32.09万头、牛出栏2.48万头、羊出栏31.44万只;肉类总产量达32898万吨,实现产值11.42亿元。
2016年四畜存栏预计73万头(只)。
●蛋白玉米产业
全县2015年实施良种全膜玉米21.9万亩,产量10.4万吨,产值2.08亿元。主推品种有凉单4号、会单4号、豫玉22号、鲁单2号等,平均亩产在430公斤以上。
2016年,全县种植蛋白玉米22万亩。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讯(记者张疏桐)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已由省政府上报国家发改委。据悉,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范围包括攀枝花市全境,凉山州的西昌市、...
汉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