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版迟到的纪念和保护总比忘却的好年月和年月雅安市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1-20 16:54 大字

(上接A10版)

迟到的纪念和保护,总比忘却的好。2011年12月和2012年2月,雅安市人民政府和乐山市人民政府分别在蓑衣岭“褴褛开疆”碑侧,立下了文物保护碑。愿乐西公路这一最为艰险的路段作为文物的确立,成为它为世人所知为世人凭吊瞻仰的开始。

实地探险

岩窝沟陡“魔鬼住所”

离开蓑衣岭,我们继续前行20公里,便来到岩窝沟。

岩窝沟位于乐西公路第198公里处,与汉源县永利乡乡政府(海拔2135米)相距5公里,与汉源县皇木镇镇政府(海拔1960米)相距4公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岩窝沟,正如乐山市交通委员会编纂的《乐西公路》所载:“岩窝沟是一个三面峡谷的地质断层,位于蓑衣岭南麓,海拔2000余米,沟呈狭窄的巨‘V’状,环绕三面近似垂直的峡谷,谷深1500米,宽800米,悬崖绝壁,极其陡峭险峻。乐西公路从蓑衣岭蜿蜒而下,环绕峡谷两岸悬崖绝壁的半腰而筑成,长约6公里。其靠近岩窝沟过峡段公路谷口宽约200米,深达200米以上,俯瞰谷底,深邃黝黑,深不见底,石块下落,许久才闻回声。”在呈“V”形的岩窝沟绕沟路线上,隔沟可对话,见面则要绕行6公里。

岩窝沟拐弯处有一座跨沟桥,桥面海拔2044米。当年修筑乐西公路时,这里是四川省和西康省的分界线,以峡谷划分,东岸属于四川省,西岸属于西康省。现在则是汉源县的皇木镇与永利乡的分界线,西岸属于皇木镇万盛村八组,东岸属于永利乡竹坪村。

我们在岩窝沟这段宽度不到5米且完全是从山腰的岩腔里掏凿而成的公路上,时而驾车时而步行,真是步移景换,险象环生。上方,是看似摇摇欲坠的岩石压顶,下方,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万丈深渊。该路段是全长525公里的乐西公路中最艰险的一段,当年被筑路民工称之为“魔鬼住所”。

要在岩窝沟绕沟路线长达6公里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半山洞路段,其中几处须深挖33米的高岩,因此工程之艰险,实属罕见。

由于岩石崩塌,吊绳磨断,失足坠崖等原因,有30多名民工在此不幸坠岩身亡。当地有一种说法,在赶工最为紧迫的时候,每天有三四组民工(每3人为一组)十余人因绳索被磨断而坠落沟底,粉身碎骨。为打通该路段,共牺牲125人,平均每公里有20多人献身。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这恐怕是单位里程死亡人数之最。以至于当时在施工现场,曾有“用我们的血和肉,去填满岩窝沟”“筑路救国,死而无憾”这样视死如归的标语。

老兵讲述

坠崖者惨叫声此起彼伏 

现年92岁的文致君,是荣县来牟镇鸽子村四组的一位抗战老兵。他先后在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参加了对日作战,后来又参加了远征军赴滇西和缅甸对日作战。

我们在采访文致君老人时,他回忆道,当年他参加修筑的乐西公路路段,主要就是在岩窝沟这一段,负责打炮眼工作。工程主要依靠爆破,然后就是手挖肩挑。他告诉我们,最开始是在无立足之处的半山腰开辟施工场地,全部靠施工人员以绳索吊到悬崖下去操作。他们身上拴的绳索是两根麻绳,每根有大拇指粗,前面一根,后面一根,拴到胯下骑起。打一个炮眼,由三人一组进行,一人负责掌钢钎,两人负责打二锤,三个人轮流替换。

由于麻绳在悬崖的石头上反复摩擦,用不了几天,绳索就会被磨断。只要一出事故,便尸骨无寻。文致君曾目睹他的一个同乡,荣县留佳场的谢绍章,因为保险绳被磨断掉进了几百米深的谷底。

当年,20多万筑路民工,就这样使用着原始的工具,在坠崖者此起彼伏的惨叫声中,以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不分昼夜,奋力赶工,硬是用血肉之躯,掏出了这条简陋破碎的公路。

在岩窝沟,有3根石笋和一堵石墙分布在岩窝沟东岸的公路外沿悬崖上,距岩窝沟转弯过沟处的石桥100米左右。距石桥最近的第一根石笋高30多米,厚20多米,宽30多米;过这根石笋往前80米左右为一堵石墙,石墙呈直角三角形,斜边朝上,短边朝向第一根石笋;石墙长30米左右,短边高5米左右,厚5米左右;过石墙往前40米左右为第二根石笋,这根石笋高也是30多米,宽20米左右,厚5米左右;第三根石笋与第二根相距2米左右,高宽均为10米左右,厚5米左右。

这三根石笋和一堵石墙,都是当年从悬崖绝壁上开挖公路形成的,石笋的高度就是开挖的深度。由此不难想象,当年在如此狭窄且下临深渊的作业面施工,真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石笋面向峡谷一面的坡度全是90度以上,下至谷底的深度都在200—300米。乐西公路就从石笋和石墙与靠内的崖壁之间穿过,三根石笋和一堵石墙,就成了这段公路靠悬崖一边的护栏,让路过这段公路的人们增加了安全感。

在岩窝沟沟底一座涵洞后面的一块小平台上,有一通碑龄仅三年的石碑兀然而立。这不是历史文物,是不忘国耻精忠报国的抗战老兵的后人,为筑路先烈们立下的丰碑。碑正面是“忠魂精骨永昭日月”八个红色大字,旁有小字“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修筑乐西公路为国献身者”,落款为“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华藏山社、汉源县乐西路抗战文化研究联合会”。其碑文出典杜聿明将军所撰《中国远征军烈士祭词》:“执干戈卫社稷,挽长弓射天狼,忠魂精骨,永昭日月!”

没有威武雄壮,没有慷慨激昂,数十万如乞丐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中国人,在以赵祖康为首的中国公路精英们带领下,早已创造了如同赢得一场战争的奇迹。

乐西公路于1939年8月开工,1941年2月通车,历时16个月。1942年3月,工程全部结束,历时两年七个月,总计耗资9571.5万元(法币)。乐西公路共征集了川康33个县20多万彝汉民工。由于缺粮、疲劳、疾病、工伤等原因,伤亡人数竟多达3万人,其中死亡4000多人,平均每公里便有8人献出生命。另外尚有两万多人伤残。至今,在乐西公路最艰险的路段蓑衣岭、岩窝沟、拖乌山菩萨岗,荒冢和残骨仍不难寻觅,真可谓一路打通万骨枯!在乐西公路这条血肉筑成的长路上,数千埋骨深山,抛尸荒野,其姓名永不为人所知的汉彝同胞,没能享有死者最起码的哀荣,其灵魂却凝结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新闻推荐

从昨日中午起,一条大黄狗在达县黄都乡见人就咬。数名伤者中,一名小男孩臀部被咬,一名小女孩左腮被咬。村民呼吁尽快灭掉咬人疯狗。

“这边发生了疯狗咬人事件。”当天下午4时许,市民周先生因工作需要在黄都乡获悉,该乡发生了疯狗咬人事件,他于是立即打进本报热线报料。通过周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到伤者亲属唐开信(音)。“我...

汉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汉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