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米高空浓雾中一根“溜索”运建材

四川日报 2013-10-20 15:1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飞 文/图

“嘿哟,嘿哟……”10月18日上午11点半,在汉源县永利乡马坪村4组的“溜索”旁,几名永利乡古路村村民正在启动柴油发动机,准备将水泥和钢筋等建材,运送到峡谷对面的古路村。

古路村有6个村民小组,都位于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之上,进入村里的“骡马道”蜿蜒曲折,斜坡很陡。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牲畜从小就被背上山喂养,养大后却运不下来,村里的土豆、玉米等产品也难以运到山下交易。

芦山强烈地震后,古路村也受了灾,全村有43户重建户。山高路险,运送建材成了难题。村支书骆云莲说,运建材除了用骡子驮运,主要就靠新建在古路村对面山上的“溜索”。

古路村和马坪村分别在大渡河大峡谷的两侧,两村之间的水平距离是1100多米,“溜索”就建在千米高的悬崖上。

站在“溜索”处,看不到山下的公路,只听见风声阵阵。

“用‘溜索\’运建材,不仅节约时间,还节约成本。”古路村3组村民申其军笑着说,以前用骡马托运的收费为:一包水泥45元,一块大砖10元、小砖5元。一般情况下,一匹骡马一趟只能运送4块大砖或者12块小砖。而现在,运一趟建材,只需要2元钱的柴油费,而每趟铁斗大概能承载800公斤物资。“给对面打个电话,告诉他们开始传送建材了。”骆云莲拿着手机,联系村上的重建户接收。“一个来回需要70分钟左右。”申其军说,今天他从县城购买了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从“一线天”处,一路开车沿着水泥路,到达马坪村,然后将水泥等建筑材料,放进一个1.2米宽、1.8米长的铁斗里,再通过跑绳,就可以将物资运进古路村,然后再转运到他家。

铁斗缓慢地向峡谷滑去,长长的铁索伸入大雾之中,看不清楚。闲聊了一会儿,中午12点01分,“溜索”那头的古路村村民发来了“信号”——插上了红色旗子。“表明物资已收到了。”申其军解释。

据了解,“溜索”每天最多可以运送水泥10多吨、钢筋1吨多。它在古路村的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走基层”走出群众工作新天地

(上接01版)并把生活困难的群体、留守儿童、残疾老人、孤寡老人等作为结对帮扶对象。“走基层实现了干部和群众之间信息的无缝对接,老百姓的困难干部心中有数。”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健说,“走...

汉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