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三脚猫”的故事

雅安日报 2019-07-28 08:07 大字

费翔看望大熊猫戴立

“戴立”:冰崖生死劫 截肢获新生

2001年早春2月,川西宝兴县夹金山上仍是呵气成冰。26日下午2点30分,在海拔2000多米锅巴岩附近修筑公路的民工们刚吃过午饭正准备上工,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几声凄惨哀鸣,接着又是“啪”的一声响,“什么东西掉到崖下了?”“不好!那叫声该是大熊猫吧……”有曾听闻过大熊猫叫声的民工瞬间醒悟过来。

他们随即放下修路工具,沿陡壁山路,攀灌木丛林至崖边向下探头一看,天啊!一只大熊猫幼仔直挺挺地躺在崖下公路上一动不动。众人慌忙跑下山来,只见它耳、尾、四肢都有大面积创伤,生命体征垂危。正当众人准备用车辆将它送到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时,奄奄一息的大熊猫渐渐醒来,乘人不备间夺路而逃,一头钻进山间丛林消失得无影无踪。

寒风中夹杂着雨雪,这只浑身受伤的大熊猫幼仔在荒山野岭中即使不会遇到其他动物的侵害,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也难以生存下来。通知上级后,一支由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民工及周围村民们组成的临时搜寻队开始在大熊猫逃逸的山林间拉网式搜索,每隔两米一个人,大伙全然不顾被荆棘刮破衣服、刮伤身体。是夜,路边点燃一堆篝火,大家轮流值班。第二天一早,又开始更大规模的搜索,“多延时一会,大熊猫就多一分危险……”

上午10时左右,队员突然发现半山腰处有棵油松树枝在轻微颤动,上面似乎还有一团黑影,走近一看,受伤的大熊猫正用前肢抱着头,躲在树上瑟瑟发抖。

这棵油松左边是悬崖,右边荆棘丛生,队员们先是用一张大网将油松四周罩严实,随后爬上树将这只几乎冻僵,没有反抗能力的大熊猫抱了下来,它身上所流出的血都凝结成鲜红的冰珠。事后医生说,如果晚一会儿,或许它就冻死在树上了……

抢救!抢救!

这只仅有35公斤重,大约两岁的雄性大熊猫幼仔,全身有多处撕裂伤痕,右耳被咬碎成10多块,缺损面达三分之二,右后腿、尾部均有较大面积被咬伤,估计是在与豺、豹等猛兽殊死搏斗后坠崖。宝兴县人民医院医生即刻对它进行救治,3月7日晚上19时30分,受伤大熊猫被转到四川农业大学兽医院。

川农大抢救小组诊断后发现,受伤大熊猫左后肢已严重感染化脓,胫骨露出两三厘米,受伤尾巴和耳朵因发炎后瘙痒难忍,已被它用爪子再次抓烂,从X射线片中还可清晰地看到它左后肢腓骨已完全骨折,创口深约六七厘米并且开始腐烂,专家小组反复会诊,认为若不进行截肢手术治疗必然会危及大熊猫的生命安全。

3月8日的手术十分顺利,医生从它截下来的左后肢进行解剖时发现,发炎的骨头中间还缺了一大块,估计是大熊猫伤痛难忍自己啃掉的,并连肌腱也完全咬断。一个多月的精心调养,伤口逐渐愈合,各项生命指标完全正常,这只大熊猫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为它主刀的川农大兽医院刘长松院长开出了一张不同寻常的“出院证”:这只“三脚熊猫”在野外独立生存能力已大大减弱,需要终生人工饲养。

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康复的它起了个洋气的名字“戴丽”,后改名为“戴立”。

2003年12月28日,“戴立”乔迁新居,独门独院的兽舍足有5700平方米,“刚来时它只有57公斤,体重明显偏轻,就像个发育不良的少年”,工作人员介绍说,“如今‘戴立’有90多公斤重了,虽然比同龄大熊猫还偏瘦些,但对于受过严重创伤的它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调整兽舍,给“戴立”的房内安排了个新伙伴,哪知它举掌便打,管理员赶紧将其分开,细细观察发现,原来已满18岁的小伙子“戴立”心中“有了她”,得了“相思病”的它总是喜欢待在一个地方“登高望远”,那是隔壁“三号院”的大熊猫“月月”,但“月月”还芳龄未满……

截掉左后肢的“戴立”不能爬树,自然也不能进行自然交配,管理员看着它痴情的模样心生爱怜,通过人工取精的方式,希望能繁殖出具有“戴立”基因的后代,以促进大熊猫圈养种群遗传结构的改善。

当歌星费翔听闻“戴立”的故事不禁热泪盈眶,或许感动于人们对大熊猫的救助行为,也或许感慨于“戴立”曾经所遭遇的坎坷,他认养了这个“干儿子”,并为“戴立”取小名为“翔翔”,一个“翔”字表明了他与它的关联度,也代表着对“戴立”的祝福:虽然是只三脚猫,但能健康愉快的生活着,就是一种“飞翔”……

“紫云”:雪夜偷食被困 解救后过上新生活

2005年12月4日下午,夹金山下的宝兴县气温骤降,天空飘起雪花。一夜风雪,宝兴县中坝乡紫云村一组村民杨忠明睡得很不踏实,他总觉得自家院内有些异样的声音,随着响动声愈发变大,他起床拿手电筒走到室外,光照处有团黑乎乎的东西,是一堆还在冒热气的大熊猫粪便。

见怪不怪的杨忠明返回屋内继续睡“回笼觉”,次日清晨他发现屋檐下、柴棚里也有大熊猫粪便,就在他打扫后准备把这些粪便倒进屋后一个废弃砖瓦窑内时,赫然看到一个黑白相间的庞然大物竟然躺在窑洞中。杨忠明吓得险些跌倒,定睛细看,一只大熊猫正在酣睡,旁边还有一堆吃剩下的猪骨头。

杨忠明赶紧扛来一扇门板挡住洞口,用木棒死死抵住。随即向村支书苟必江家跑去,苟支书立刻拨通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电话,保护区中坝管护站员工舒锦峰和大水沟大熊猫野外救护站的冯旭、张先林等人带着铁笼赶赴现场时,已近中午12时。

依然酣睡的大熊猫全然不知已惊动了众人,根据以往经验,大雪天往山下走的熊猫往往都是老弱病残者,它们试图到人住的地方寻找食物。考虑到大熊猫野性尚存难以接近,现场抢救队制定了两套方案:将抢救铁笼安放在窑洞口,用长竿将绳子伸入洞内,套住其胸部牵拉出来,但绝不能套头容易窒息;将封闭的窑顶挖开塞入填充物,缩小其蜷缩的空间,一点一点将它逼挤出来。

苟必江马上组织起20多名村民开始行动,绳套刚刚伸进窑洞,惊醒后的大熊猫一掌扫来,竹竿顿时断成两截,反复多次都难以如愿。

实施第二套方案的问题在于由于窑洞已废弃多年,生怕打洞时弄垮窑洞压伤大熊猫,大伙儿只有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抠土,谁知位置判断不准,挖出的洞口正对着大熊猫头部,显然不能倾泻泥土,于是大伙又抠出了第二个洞口,随着渣土缓缓倒入,大熊猫一点点退出洞口,当它发现洞口正张开着个铁笼,立刻咆哮不止,无奈窑洞内泥土越堆越多,它只有被迫将身体蜷进铁笼。

大家刚松一口气,关闭笼门时,大熊猫再次挥舞起巴掌,笼口边的钢筋瞬间被打弯,村民们吓得四处逃散,抢救队员赶紧在笼口处又插入一排木栅把它围逼住,此时,夜幕已经降临……

当晚10点,终于将这只野生大熊猫救回大水沟保护站,队员们给它起了个好听名字“紫云”。71公斤重、成年雄性、年龄估计在10岁左右,它耳朵有缺损,鼻梁上也有陈旧伤痕。雌性大熊猫发情时,雄性大熊猫为争夺交配权要相互争斗,只有胜者才能独享爱情,而争斗时最容易受伤的就是面部,看来“紫云”也曾为爱情负过伤。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左后腿竟然没有脚掌,是先天缺失还是后天伤害致残?如果是先天缺失,10多年它是怎么走过来的?如果是伤害致残,又是受到什么伤害……这一切,都是难解的谜团。

转至雅安“新家”圈养,“紫云”刚住进别墅时胃口不好、活动也少,甚至有点闹情绪。为能让它尽快恢复食欲,工作人员在用玉米、竹粉、黄豆、鸡蛋、大米做成的窝窝头里还特别加了些维生素、抗生素,“星级大餐”让它渐渐胃口大开,每天都配好的上等竹子,比起山里的风餐露宿,“紫云”过上了饭来张口、竹来伸手的幸福日子……适应了新生活的它只要一走出圈舍,就爬木架、玩塑料球,虽然腿脚依旧有些不灵便,但丝毫不减它玩耍的兴奋度……(未完待续)

雅安日报记者高富华

新闻推荐

川台学子赴雅安开展传媒专业实习 暨“大熊猫新视野”航拍体验活动

学子开展采访报道和航拍活动学子采访报道和航拍活动学子采访报道和航拍活动学子采访报道和航拍活动7月9日至12日,来自...

宝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