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红军足迹 感受红色宝兴

雅安日报 2019-07-27 08:41 大字

采访团感言:

中国青年报记者朱洪园:“以前对红军长征的印象可能就是课本上的爬雪山,过草地,但当站在宝兴,翻越夹金山的时候,课本上历史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了。”

人民日报记者陈振凯:“宝兴是熊猫老家,红色圣地,这里是一个有故事有精神有未来的地方。”

四川在线记者韦唯:“当时红军面临着粮草不足的问题,却依旧凭借毅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非常令人动容。”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宝兴县,80多年前,一场伟大的行军就从这片红色土地上起步。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之际,6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宝兴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圣地,7月25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组B组来到了宝兴县,重走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红军的足迹。

踏上红色土地聆听红军故事

这片红土地,是历史的抉择。

“1935年6月8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担任先遣队的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师长陈光率领下,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进军……”在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里,红军所穿的简陋草鞋、棕衣,红军当年用的武器,浮雕墙上展示的红军翻越夹金山的感人情景,一一记录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25日早上十点半,采访团到达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采访团重温了红军翻越夹金山的革命历史。在现场参观纪念馆的人中,有一位红军后代——林琳。

“觉得爷爷很伟大。”在参观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后,红军席懋昭的孙女林琳告诉记者,她原本在重庆一所高校任教,因为想更多地了解爷爷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今年,她选择到宝兴县夹金山干部学院工作。在林琳的讲述中,采访团了解了陈云出川的光辉历史事迹。

在硗碛湖畔的毛泽东、朱德长征旧居,记者们走进“锅庄房”,聆听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的故事。

“晕山很危险,千万不能休息,一旦停下来就可能走不下去了。”马文礼说,当年,他的父亲曾为红军做向导,红军翻过夹金山后,送了一盏马灯给他父亲,并送给他一个响亮的名字——“马灯红”(马登洪)。

翻越夹金山重温长征精神

下午3点多,采访组一行沿着红军长征的线路继续前进,翻越夹金山。到达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垭口时,天气雾蒙蒙的,时而下着小雨,这样变幻无常的天气,给这座中央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当年,英勇的红军怀着必胜的信念,以坚韧不拔的坚强毅力,征服了人间少遇的艰难险阻,胜利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创造了红军与天斗,与地斗,挑战生命极限的奇迹。

当采访团乘车翻越夹金山垭口后,天气突然转晴。

“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翻越夹金山给红军战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采访团一行颇有感触。

“此次采访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当时红军面临着粮草不足的问题,却依旧凭借毅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非常令人动容。”四川在线记者韦唯说。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以前对红军长征的印象可能就是课本上的爬雪山,过草地,但当站在宝兴,翻越夹金山的时候,课本上历史的场景就一一浮现在眼前了。”中国青年报记者朱洪园说,这是他第一次跟着大部队重走长征路。“这次我们的报道角度,主要是从记者的体验和感受出发,亲自走过长征路,自己的写作就会更加生动深刻。”

红军三越夹金山,在宝兴战斗四个多月,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为壮丽的红军长征史诗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宝兴是熊猫老家、红色圣地,这里是一个有故事有精神有未来的地方。历史的机缘,这里有红军翻越第一座大雪山的故事,有陈云出川的故事;自然的恩赐,这里有发现第一只大熊猫的故事;时代的发展,这里有宝兴人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故事。”人民日报记者陈振凯说,夹金山海拔高,但缺氧不缺精神,长征精神尤其夹金山精神是宝兴的宝贵财富。

跨越历史烟云,被热血浇灌的长征路上,红军故事代代相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在我们心中愈发坚定……

雅安日报记者郑雨莎

新闻推荐

中俄友好关系历史档案文献展在蓉举办三份历史档案讲述两国人民温情故事

本报讯(记者曹凘源)昨天下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俄友好关系历史档案文献展”在成都市档案馆隆重揭幕,活动...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