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子坪捕捉大熊猫

雅安日报 2019-07-07 09:07 大字

1980年4月15日,宝兴县硗碛公社捕捉到1只约有四、五岁的雌性大熊猫,正在用汽车运往成都动物园。

雅安日报讯除了“国礼”大熊猫外,从雅安的大山中走出去的大熊猫,还有着无数的明星大熊猫。

1953年1月17日,一只野外大熊猫在四川灌县(今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镇被发现,并救护至成都市百花潭公园。该大熊猫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只被救护个体,开启了我国大熊猫救护之路。

成都动物园勤俭建园

1953年建成开园的成都动物园,给无数成都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欢乐时光。走进成都动物园,憨态可掬的熊猫、威风凛凛的猛虎雄狮、古灵精怪的猴子狒狒,让前往游玩的游人流连忘返。

在过去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成都动物园几乎每引进一种珍稀动物,都能在市民中引起轰动。

1952年秋,成都动物园开始筹建,园址就选在百花潭。百花潭在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和风景胜地,在诗圣杜甫的诗中就曾多次咏及。上世纪40年代,川军将领邓锡侯在当时尚属郊区的百花潭修建了防空洞和一些建筑,以避日军的轰炸,老百姓称为邓家别墅或邓家花园。解放初期,这里十分荒凉,连水电都不通。

那时百废待兴,政府对这类公共事业投资甚微,动物园只能勤俭建园,因陋就简,围墙是竹篱笆,部分兽舍也是茅草房,陆续在百花潭公园内修建了横跨锦江的入园浮桥、鹿苑、猛兽舍等设施,并陆续从全国各地收集动物。

成都动物园的第一批动物来得相当艰难。除了一头金钱豹,剩下的动物就靠其他动物园赠送或者四川各地捕获的野兽。1953年2月,成都动物园的第一任园长丁耀华一行到北京西郊公园学习管理动物的经验。3个月学习期满,西郊公园友情赠送了梅花鹿、狼等动物。装载动物的车队路过石家庄,当地又抓了几只稀奇一点的野鸡凑数。

与此同时,从武汉等地引进的非洲狮等动物也先后辗转抵蓉。

在动物园筹建期间,就向社会上征集动物。那时生态环境好,动物资源丰富,老百姓纷纷将捕捉到的动物送来,陆续征集了箭猪、野猫、雕、鹰、蛇、黄鼠狼和小熊猫(也称红熊猫)等动物。

1953年10月1日,成都百花潭动物园正式开园,飞禽走兽样样齐全,门票只需5分钱。10月4日星期日,竟然有18000多人到动物园“看稀奇”。当时排队买票的队伍,一直从百花潭公园排到散花楼甚至城墙角下。

1966年,有一头北京动物园的大象交换到成都展出,成都人哪里见过大象,简直倾巢出动。动物园怕出现踩踏事故,还在墙上打洞疏散游客。

首任园长丁耀华,曾经是一名军人,既有军人的豪爽,又有文人的儒雅。

解放初期,他曾参与接管成都文化系统的人民公园、望江公园、中山公园(后改名文化宫),担任过成都市图书馆的代理馆长。

1952年秋,他奉命筹建成都动物园,从此他就将一生的黄金岁月贡献给了动物园事业。几十年的专业熏陶,他成为一个颇有造诣的动物专家,有不少科研论文和科普文章问世,被称为园林系统“一支笔”。

回忆起饲养大熊猫的这段历史,他颇感自豪,因为成都饲养大熊猫和动物园的筹建几乎是同步进行。丁耀华介绍,建立动物园是当时成都市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市长米建书决策的。米建书说,四川动物多,可以搞个动物园,争取1953年国庆节开园。

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正在筹建的成都动物园,最想弄来展出的野生动物就是大熊猫。就在他们准备上山捕捉大熊猫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我们这里有只大熊猫,你们要不要?”

丁耀华清楚地听得,那天是1953年1月12日,星期一。打电话的是灌县人民政府民政科的一个干部,说在灌县的漩口有4个农民抓住了一只“白熊”(即大熊猫)。动物园全体工作人员都十分高兴,他们知道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当时全国尚无一家动物园有大熊猫,现在成都动物园一成立就得到这种珍贵的的动物,可以说是开张大吉,于是马上做出迎接的准备。

从灌县到成都有50多公里,当时虽然已通公路,但当地政府没条件动用车辆,只得靠人力运送。1月17日,4个农民用滑竿抬着大熊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百花潭,这4人就是抓获大熊猫的农民。动物园职工热情地接待了他们,18日派人陪同4人游了春熙路,请他们看了最新上映的电影《南征北战》。为了感谢他们,经请示文教局,发给了他们100万元(旧币,相当于以后新币100元)报酬。

用肉饵捕获大熊猫

这是一只半岁左右的大熊猫,动物园将大熊猫安置在一处环境安静的茅草屋内,关在铁笼中饲养。

他们请来四川大学教师马德,向他咨询大熊猫饲养的相关知识。马德是我国著名的动物学家,曾经在四川汶川县亲自参与捕获过一只大熊猫,并1946年护送这只名叫“联合”的大熊猫远赴英国。

他们从马德那里知道了大熊猫是以竹子为主食的动物。但这只大熊猫却对竹子不感兴趣。据马德分析,大熊猫一般是七八月份出生,这只大熊猫一月份被捕获,只有半岁左右,尚处在哺乳期,还没学会吃竹子,动物园便给它喂食牛奶。

动物园安排贺正源、常庭训担任熊猫饲养员。贺正源原是人民公园的一名保卫人员,他有过饲养动物的经历。1952年秋天,人民公园收到宜宾老乡送来的一只金钱豹,组织上决定让他兼任饲养金钱豹的工作,这只金钱豹也随丁耀华和贺正源一起到了百花潭的动物园,成了动物园的第一只动物。

到了2月4日,大熊猫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流鼻涕等异常现象。请来街道卫生院的一个黄姓医生诊治,这位医生并无治疗动物的经验,判断是伤风感冒,喂了些阿司匹林和苏打片等药物,病情并无起色,下午2时即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于当天深夜1点40分死亡。

这只大熊猫在成都动物园生活了18天,为它取名叫“大新”。当时动物园就只有这一只大熊猫,大家以“白熊”“猫猫”等随口的名字称呼它。来不及展出,这只大熊猫就死了。

大熊猫在成都“得而复失”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国内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1954年,北京动物园组织力量到宝兴县建立野生动物收集站,捕捉到几只大熊猫,运往北京展出,“终于使国人在自己的动物园里,看到了我国特产的珍奇大熊猫。”

成都动物园第一次人工饲养大熊猫虽然失利,但为以后的工作做了宝贵的铺垫。

经过5年的准备,1958年底,经有关部门的批准,丁耀华等人到宝兴、天全等地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踏山调查,决定在天全县捕捉大熊猫。

后来,动物园组织了一支狩猎队,最终在天全县桃子坪捕捉了一只成年熊猫,取名“桃坪”,从此,成都动物园开始公开展出大熊猫,成都市民可以在这里观赏到珍稀大熊猫。

丁耀华讲述的故事,让笔者想起了曾收集到的一张《新民晚报》(1959年1月27日),上面有一篇《用肉饵捕获的大熊猫》,没有明确的时间,也没有准确的地点。一对照,这只用肉饵捕获的大熊猫,正是丁耀华所说的在今雅安市天全县桃子山捕捉到的大熊猫。文章是这样写的:

去年12月间,成都有一支狩猎队在桃子坪高山上,捕获了一头大熊猫。这熊猫有两百来斤,大约20岁。

狩猎队在山上寻找大熊猫,前后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冰封雪拥的高山上,受尽了极大的艰难,有时无法举火,他们用雪混着玉麦馍馍,就算当一顿饭吃了。

在这次捕捉方法中,有一种是用肉作捕捉食饵来进行捕捉的,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根据目前动物学家的结论:大熊猫是食肉动物中的素和尚,只吃竹子和笋子。但根据经验丰富的当地猎人说,用肉作食饵来捕捉更有把握。

捕获大熊猫的那天是一个晴好的天气,每一个队员像哨兵一样严密地监视着自己的警戒区。忽然有人发现前面五十公尺的地方,树枝在剧烈的摇动,猎狗急吠的声音紧跟而上,转眼在二十公尺的地方,出现了一只大雄鹿,正要举枪射击,猛听得另外一个队员在左侧面的半山上高声大喊:“捉住大熊猫了!快来人呀!”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压倒一切,使大伙儿往山上跑去。经一看,真是一只大熊猫。登时,大家七手八脚,要去捆它。好厉害,绳子刚套上脚,它用那锋利的牙齿一咬,就立即断了。等到拖出木圈后,它就想逃走。这时,两个队员使尽全力,用根很结实的木叉将它颈部叉住,正要目前去捆,那知,它将头向上一昂,拿木叉的两人经不起这一震动,立即同时跌出一丈以外。这样,六七个人与大熊猫经过了两三个钟头的搏斗,才终于将它降服了。

降服后要运下山来,困难也很大。这时,天已黑了,路,不能说是路,只是此兽径鸟道,不能抬,只能请它躺在木板上,一步一步的拉。从第一天黄昏时分,直拉到第二天东方发白才拉到山下。

“桃坪”(狩猎队给大熊猫命名的名字)登上往成都去的汽车后,才开始吃东西。也许它太饥饿了,什么牛奶、稀饭、到口便喝,有趣的是这个“素和尚”正是因为贪吃牛肉,才有机会远离深山到都市旅行。(本文有删节,未完待续)

记者高富华

新闻推荐

宝兴县一面馆老板拾金不昧 传递正能量

雅安日报讯不久前,宝兴县一面馆店主刘兴和妻子屈小蓉,在自己经营的面馆里,捡到一个钱包,当他打开钱包后发现,里面有2万元...

宝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