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密林追踪大熊猫

四川日报 2018-12-24 09:08 大字

高华康用相机记录了40多只野生大熊猫。

1984年7月23日,在宝兴县蜂桶寨乡发现一只患病大熊猫。拥有丰富经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王帮军带领五六名当地村民,蹚过齐腰深、水流湍急的宝兴河,将大熊猫营救回保护区。

1988年秋季,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员工李武科在家里喂养两只野生大熊猫幼崽。正在吃奶的一只幼崽就是此后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型。

1982年9月30日,在硗碛乡,大熊猫产下一只幼崽,幼崽在母亲怀里。

秋林尽染的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村,峡谷山崖密林中突然传来一声嘶叫,高华康寻着声音望去,急忙扛着带着长焦镜头的相机移动脚步,模糊的动物身影很快消失在密林中。“听声音应该是只成年大熊猫,我对这片山林中大熊猫的习性和活动规律很熟悉。”高华康告诉记者。

今年60岁的高华康出生在宝兴县蜂桶寨乡,1980年成了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此后的30多年来,他拍到过40多只野生大熊猫。

说起1982年9月在硗碛乡的一场奇遇,高华康依然激动不已。当时他听采伐工人说林场附近有大熊猫行踪,立即拿上海鸥相机就去寻找。在一棵三四人围抱粗的枯树树洞里发现了一只待产的大熊猫。他在树洞外隐蔽观察了28天,9月30日,终于拍摄到了大熊猫野外产子的罕见画面。遗憾的是受到当时拍摄条件所限,目前只保留下三张底片。

《昔日老猎手为大熊猫幼崽喂奶》《激流中抓拍营救患病大熊猫瞬间》《打牙祭的大熊猫宝宝》……一张张无法复制的珍贵画面,见证了中国保护大熊猫历程。

30多年来,他在浩瀚原始森林里用相机追踪记录野生大熊猫,能从粪便、咬抓痕等分辨出它们的身体状况。今年刚刚退休的他,还常常独自一人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穿梭在这片山林中,继续为大熊猫的科研与保护事业发挥余热。高华康 本报记者 尹钢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严厉查处恶意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执法现场雅安日报讯12月1日凌晨,宝兴县路政大队、交警大队共同安排部署行动,对省道210线逃避检测的超限车辆进行查处。并在...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