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大熊猫”绿尾虹雉破壳而出

成都日报 2018-05-07 02:48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王琳黎)5月6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消息,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国特有大型鸟类绿尾虹雉于5月5日成功出壳,这是今年全球产下的第一只笼养绿尾虹稚。

据成都熊猫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4日,笼养绿尾虹雉产下第一枚卵,并于4月12日确定为受精卵。在蜂桶寨保护区及成都大熊猫基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枚受精卵于5月5日成功出壳,这也是今年全球产下的第一只笼养绿尾虹雉。值得一提的是,后续仍有受精卵孵化,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绿尾虹雉破壳而出。

据悉,2017年,四川省林业厅邀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大熊猫保护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到绿尾虹雉的保护上。2018年3月成立了由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组成的联合实验室。与此同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组织相关科研人员迅速响应,在了解绿尾虹雉基本信息的同时也积极与国际保护机构进行对接。今年3月,欧洲雉类协会主席John Coder先生等相关专家访问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借此机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邀请相关专家前往基地就绿尾虹雉的孵化、营养供给、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行为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小知识

绿尾虹雉

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大型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性易危物种。由于其珍稀性,也被视为鸟类中的“大熊猫”。据悉,它的发现和大熊猫一样传奇,都是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同期在宝兴邓池沟发现并命名的。绿尾虹雉分布范围小,地域狭窄,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以及周围与青海、甘肃、西藏相邻地区。据有关资料报道:绿尾虹雉野外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并受到天敌袭击和人类活动威胁,数量不升反降。

记者了解到,由于野外种群急速下降,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保护机构尝试以人工扩繁的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但收效甚微。目前,绿尾虹雉全球笼养种群仅剩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只。

新闻推荐

豆大冰雹、十级狂风 大幅降温、局地飘雪 “狂野”天气刷爆四川人朋友圈

万源八台山雪景图据八台山景区金牛实验中学门口,行道树被连根拔起4月4日晚上,当成都白天闷热的余温还没消散,四川省其他地区已经噼噼啪啪地热闹了起来。从傍晚7点开始,雅安市宝兴县城遭遇冰...

宝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