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女拍纪录片把藏乡的变化留在影像里
藏家女拍纪录片 藏乡农女奋斗者
雅安市宝兴县夹金山下硗碛藏族乡,青衣江从这里发源,蜿蜒经过泽根村后一路向东,安卡曼的家就在村子的公路边上。今年33岁的安卡曼,和丈夫一起在家乡经营藏家乐,发展特色旅游,搞特种养殖已有了十多个年头。闲暇时,她遍访村中老人,学习传统纺织技术,并拿起相机,拍摄纪录片。安卡曼的愿望,是要用相机,为自己的村庄建立一份影像志。
首开藏家乐 从靠山吃山变自然向导
夹金山下的硗碛藏族乡泽根村,是雅安市最北端的一个行政村。安卡曼的藏家乐就在去往夹金山的必经之路上。2004年,高中毕业后的安卡曼和丈夫阿泰一起修起一栋三层楼的藏式小楼,准备搞旅游接待。当时,所有人都不理解,“我们这个地方天远地远,怎么可能有人来耍?”对此质疑,安卡曼和丈夫并未申辩,只安心而踏实地经营着自己的小店与梦想。不管是过路的司机还是自驾游游客,安卡曼夫妇都以诚相待,口碑不胫而走,藏家乐的生意也一天天好起来。“当时质疑我的人不说话了,都悄悄跑来取经,也回去修藏家乐去了。”安卡曼笑着说。
吃一次快餐,坐一次大巴车,带外面的人去自己的牛场看星星,这是安卡曼和丈夫当年的三大心愿。虽说这三大愿早已实现,但带着外面的人去牛场看星星仍值得说道说道。
安卡曼家的牛场在夹金山深处,30多头牦牛散养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之中。这些牦牛曾经是他们一家重要的经济来源。如今,牦牛依然散养在山上,安卡曼对山野的感情也从靠山吃山到爱山懂山进行着转变。
除了藏家乐的女主人,安卡曼又多了一个身份——自然教育向导。“没想到山里的野菜、药材等天然风物,城市里人会那么感兴趣”。带着久居都市的游客在山野之间穿梭,认识各种野生动植物,再捡拾野菜一起加工,成了藏家乐特别的旅游体验。每年寒暑假,国内几家知名的自然教育机构,都会请安卡曼夫妇带着城里的大人小孩,深入山野之中,为他们讲述各种动物植物和野外生存的技巧。“靠山吃山,总有一天会吃完,但靠山爱山,才是长久之计。”安卡曼说。
学古法织布 把自己的文化找寻回来
“哗哗哗……”夜深人静,织布声从安卡曼家中传了出来——小时候,她就是伴随着这样的声音进入梦乡的。“外婆和妈妈那辈人,家里人的腰带绑腿都是她们自己织的。”到了安卡曼这一辈人,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学习古法纺织了,安卡曼也曾经觉得自己的服装不够洋气。“但来我们这里耍的人,都觉得我们的头饰漂亮,衣服好看。”看着那些争先恐后穿着当地藏装拍照留念的游客,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安卡曼才萌发要学习纺织技术的想法。安卡曼从妈妈家找来布满灰尘的织布机,农闲时间就朝村里那些当年的纺织能手家跑。从搓牦牛毛,到捻线,再到织布,安卡曼都一一记录。遇到复杂的地方,她就用手机拍下来,回家再慢慢琢磨。如今,安卡曼尝试着自己制作符合现代审美的围巾和挂件,没想到大受欢迎,常常还没有完工一件作品,新的订单就来了。
拍摄纪录片 要为村庄留下影像志
2014年,受益于一个公益项目,安卡曼得到一台数码相机。通过老师培训和自己钻研,她已经能熟练运用。从邻居家收玉米,老人纺线,再到村里姐妹出嫁,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都被安卡曼一一记录。也许是因为她就是其中的参与者,在她的镜头下,人物自然生动,每一个人都毫无镜头前的拘谨感。安卡曼并不满足于图片的记录,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也尝试用视频记录起藏乡的生活。她用两天时间静静记录了和邻居家一起上山剪牛毛的过程,之后自己剪辑了出了第一部纪录片作品。她为自己的片子取名“色达麦隆”——硗碛当地一座神山的名字。2015年,安卡曼带着这部纪录片,去云南丽江、广东深圳参加国际艺术节交流活动和电影影展,质朴的镜头语言和记录风格,让影片大受好评。这也让安卡曼成为硗碛第一位拍摄纪录片的人。安卡曼的想法,是多多记录,用自己镜头,为村庄留下一份影像志。“山里和城里我都呆过,之前我也曾经向往过城市生活,这些年下来,我才发现,是各有各的好。”如今,安卡曼留意收集了许多反映当地生产生活的老物件,同时也努力学习和保护当地传统锅庄文化,按照他们的想法,今后要在藏家乐辟出一块区域,以展示他们所从属的嘉绒藏族文化。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雅安日报讯2月9日下午,市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邹瑾在参加所在的宝兴县代表团审议并发言时指出,面对新时期,要积极面对现实,按照市委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抓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飞地经济发...
宝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