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法院”抒写司法为民大情怀

四川法制报 2016-07-15 23:39 大字

法院巡回开庭审理一起民事案件。 苟成波摄

民庭法官现场调处新修建的国道351工程合同纠纷。 冯军摄李春蓉杨棕贤本报记者罗孝伟

位于青衣江源头的宝兴县,是一个人口不足6万的小县,但却因“熊猫老家”而声名远扬。宝兴县人民法院,一个仅40余名干警的“小法院”,却在不断抒写着司法为民的大情怀。

“小窗口”温馨诉讼服务更便民

宝兴县人民法院审判楼建成于2011年,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集审判用房、行政办公于一体,不少人以“小巧实用”来形容它。

顺着导诉牌的指引,记者来到位于底楼的诉讼服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司法为民”四个大字,大厅内“雨天路滑,请您慢行”等贴心提示语也让人备感亲切。记者注意到,为方便群众诉讼,大厅内每个窗口都贴有导诉标识,每个窗口功能是什么,一目了然。不足100平方米的大厅被有序划分为相互连接又互不干扰的几个区域,导诉区、咨询区、自助查询区、调解区一应俱全。大厅内,整齐陈列的电脑、打印机和法律知识小折页等,都是为了方便群众诉讼而精心准备的。大厅一侧的走廊墙上张贴有许多生动描绘宝兴民族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的画,调解室内张贴有本土作家以“和”为主题的字,这些都是为了营造和谐法院文化氛围而打造的。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句句贴心的话语、一处处细微的服务,让不少到访群众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今年初,宝兴县永富乡中岗村村民刘老太和女儿李某、女婿王某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老人一气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女儿、女婿搬离自己的房屋,剥夺女儿的继承权。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对簿公堂也是无奈之举。有着多年丰富家庭纠纷调解经验的立案庭庭长陈蓓接到诉状后,决定先行调解。为厘清案情,陈蓓和庭室干警在崎岖山路上开车近两个小时,还徒步一段泥泞小道才来到中岗村。通过走访了解到,被告李某、王某所居住的房屋是刘老太和丈夫所建。不久前,母女俩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导致刘老太向法院起诉。陈蓓找到村组干部一同前往刘老太家中调解,从亲情、法律等方面分析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双方都认识到自身问题。最终,老人原谅了女儿、女婿,撤回起诉。就这样,一场家庭纠纷就在“热心、耐心、细心、诚心”的“四心工作法”的调解下完美收场。

这仅仅是诉前调解的一个掠影。去年5月1日实施立案登记制以后,该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大幅上升,诉前调解案件数量也多了起来。诉前调解不仅能为群众提供一条解决纠纷的捷径,还能缓解审判庭室的工作压力,案件“繁简分流”“诉调对接”也随之成为立案庭的一项重头工作。

“小举动” 真情执行案件更贴心

说到案件执行现场,常常让人联想到一脸严肃的执行法官,满腹牢骚的被执行人和充满火药味的氛围。然而,除了依法强制执行外,在宝兴法院执行法官身上还有另一种“铁面柔情”。今年6月,该院被雅安市中院确定为“一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法院。面对艰巨的任务,宝兴法院勇挑重担,在执行方式上,视个案情况,将强制执行与司法关怀有机融合,执结了一件又一件难案,取得了执行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近日,一瘸一拐、面部有严重烫伤的冯平(化名)在该院执行庭庭长严锦蓉的陪同下,领到了部分赔偿款,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冯平本是宝兴某电冶厂职工,几年前工作时发生意外,大面积烫伤。事故发生后,电冶厂与冯平协商,赔偿医疗费、生活费共40余万元,并按每月支付3000元的方式分期赔偿。后来,电冶厂因亏损严重而停产,冯平的赔偿金也没了着落。

受伤后的冯平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了定期的赔偿款,生活更加困难。他多次前往电冶厂讨要赔偿金,但电冶厂已人去楼空。无奈他只得申请劳动仲裁,但由于电冶厂负责人身在外地,厂内设备也因债务问题被担保公司锁了起来,导致赔偿迟迟得不到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多协调、多付出,做力所能及之事,解群众燃眉之急。”严锦蓉接案后多次上门了解案情,并与电冶厂负责人及担保公司协调。在她的协调下,双方愿意配合解决冯平的问题。但电冶厂又提出没有钱可赔。严锦蓉没有放弃,再次对电冶厂调查时突然发现厂房角落里堆放了许多废弃铜瓦。她眼前一亮,“有办法了!”

接来下,执行庭干警顶着烈日帮助电冶厂把铜瓦装上车,并督促及时变卖。拿到电冶厂2万多元赔偿款后,严锦蓉马不停蹄赶回宝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冯平,并带着冯平去银行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将钱存到卡上,用多少取多少,既保障生活,也更安全。

类似冯平这种案件在宝兴法院还有很多。在这些执结的案件中,还有大部分是涉及重建材料款、农民工工资等,都在执行法官巧妙细腻的工作下一一解决。发稿前记者还了解到,日前该院对一起重建安置点45名农民工近百万工资进行了兑付,为“力争一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吹响了冲锋号。

“小法庭” 用心化解重建纠纷更到位

在宝兴县灾后重建中,该院也成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助推器”。灵关镇是宝兴县重建任务最重的一个乡镇。灾后重建开始后至今,仅3名干警的灵关法庭已开庭审理案件400余件,参与调解协调纠纷近200件,其中五分之四的案件涉及灾后重建。

近日,记者在灵关法庭看到,该法庭的科技法庭正在改造。当天上午早上9点到下午2点,该庭庭长蔺志都在大溪乡忙着换届选举的事,因为他不仅是灵关法庭庭长,同时也是大溪乡大溪垴村重建工作组负责人。下午3点30分,他匆匆赶回法庭,将文件放在办公桌上时,扬起些许灰尘。“不好意思,灵关灰尘大,我们多数时间不是在开庭调解,就是在下乡调查,办公室有些乱。”他向记者介绍,地震以后,法庭受理的案件较以往显著增加,平均每年的案件数量都在200件以上。今年是灾后重建的收官之年,案子就更多了。

在如此紧张的工作节奏下,对案件的调查、调解、审理等一系列必要程序来说,法官的时间显得远远不够。于是,白天在外面跑,晚上查阅卷宗、制作法律文书,成为蔺志和同事们的工作常态。今年3月29日,蔺志更是创下了一天开庭审理17件合同纠纷案件的记录,从上午9点到晚上11点,除了中午吃了一碗方便面,他几乎没有停歇,其中有16件当场调解结案。“你们这是在虐待我,小心我告你们哦!”处理完案子后,跟着蔺志忙乎了一整天的律师调侃道。“灾后重建刚开始时,农村建房相邻权纠纷较多,如今,重建进入尾声,合同纠纷案件又多了起来。”蔺志介绍道。经过两年多时间,蔺志和同事们也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蔺志开玩笑地说,如今他还成了半个建筑行家,什么是挑梁、什么是滴水、如何是收方,这些专业知识他都很搞得懂了。

记者留意到,蔺志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台历,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圆圈,每个日期上都备注着当天所有的工作安排。蔺志告诉记者,每天到办公室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台历,这本台历无声地记录了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展现了他做人做事的认真态度。正是这样不怕苦不怕累、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灵关法庭的办案质效一直保持在前列。2015年,灵关法庭因出色的工作成绩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工作集体。

也许,记者的所见所听,不过是宝兴法院的点滴。未来,该院还将继续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更加想民之所想,更加急民之所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合格党员,做合格法官,让法治信仰照亮司法为民的奋斗之路。

新闻推荐

引领信息新生活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德阳 ——201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致辞中国电信德阳分公司总经理黄年禄

在201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电信德阳分公司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热情关怀、大力支持和充分信任的地方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全市电信用户致以诚挚的感谢!从汶川“5...

宝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