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芦山震区地质灾害防治,不仅仅是“治”

四川日报 2015-04-18 10:41 大字

新华社成都4月16日电(记者 陈健)

沟内是一道道钢筋混凝土坝,沟旁是整齐的柏油路面……这是“4·20”芦山强烈地震两周年前夕,记者在四川雅安市宝兴县冷木沟见到的情景,与震后乱石堆积的样子迥然不同。

在这个芦山灾区规模最大、危害程度最高、治理难度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泥石流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藏乓说,治理工程可以保障沟内38户118人的安全,解除了泥石流对沟口县城居民集中区1.2万多人的威胁,更为周边群众赢得超过20分钟的安全转移时间。

冷木沟是芦山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缩影。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肖洪春介绍,全市已排查核实地质灾害隐患点2408处、落实专职监测员2426人,235处治理工程项目、387处排危除险项目、107处受损修复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4%,斜坡面、山沟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之有“西蜀漏天”之称,年均降雨量可达1800毫米,这里很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防治地质灾害是和汛期赛跑。”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军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升为“生命工程”并成功跑赢汛期,235处治理工程的主体工程在2014年6月30日主汛期来临前全部竣工。

冷木沟紧邻宝兴县城,芦山地震前就曾发生过大规模泥石流。专家认为,受地震影响,沟内产生了大量滑坡、崩塌,在强降雨作用下,一旦暴发泥石流将严重威胁县城安全,以此,冷木沟治理成为芦山灾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中之重。

冷木沟防治主体工程设计标准按照100年一遇的降雨强度进行设计,采用“多级拦挡、固沟护坡、拓宽行洪”的设计思路。沟内共设计8道拦砂坝,其中主沟上游7号拦砂坝高达32米,是全国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第一高坝”。

王军介绍,在抗震救灾关键时刻,国土资源部紧急支援灾区,在冷木沟建立了国内最先进的高山峡谷区域泥石流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包括激光夜视视频监视仪、北斗自动雨量仪、泥位计、水位计、地声监测仪等设备,两年来,成功预报并帮助干部群众抵御了多次泥石流灾害。

芦山地震的地质灾害防治没有停留在“治”,而是更注重为灾区后续发展打牢基础。下一步,冷木沟将按照省级“地质遗迹公园”规划,修建主题广场、泥石流科普馆等,将其打造成为集地质科普、爱国主义、感恩教育等于一身的地质遗迹公园。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数据显示,作为全国地质灾害最为活跃的省份,2014年因灾死亡失踪人数首次降至个位数,其中,芦山地震灾区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

(原载4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启动公益众筹 助推宝兴旅游

本报讯(记者游飞)4月18日,由宝兴县旅游局、多彩投科技等联合发起的“4·20公益民宿之旅”公益众筹活动启动。此活动将通过多彩投众筹平台向社会各界众筹善款100万元,计划在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蜂桶...

宝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