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重建家园 风雨同舟

四川日报 2013-07-04 16:10 大字

——实现伟大中国梦,重建美丽新宝兴

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宝兴县结合当前全省主题教育活动,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新宝兴”为主题,以当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为主线,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全县主题教育活动的最大实践,在火线上学习,在安置中讨论,在重建中检验,推进主题活动向纵深开展,以主题教育活动提振精神、增强斗志、凝聚力量、推动工作,将主题教育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双向融入”、“双向促进”,努力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中国绿色诺亚方舟”。

□王飞未署名图片由宝兴县委宣传部提供

“4·20”芦山强烈地震导致宝兴9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给宝兴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灾情发生后,宝兴县委、县政府赓即启动抗震救灾应急处置预案,迅速、有序、科学、高效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夺取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抗震救灾创造“宝兴速度”

抢险救援快速高效。宝兴县迅速构建应急指挥体系,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下设4个指挥部和15个工作组,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统一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各级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级各部门快速反应、主动出击,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紧急行动,各条战线忙而不乱、协同推进,牢牢把握了抗震救灾工作的主动权。

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宝兴县坚持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等不靠、奋力自救,第一时间组织群众应急疏散、安全有序撤离,第一时间组织公安、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志愿者及干部群众全力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第一时间组织搭建简易临时医疗帐篷收治受伤群众,搜救被困群众5231人,救治伤员5807人(其中重伤员172人),转移232名伤员到县外救治,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

应急安置有序开展。在安全开阔地带设置临时应急避难场所,搭建临时简易帐篷安置受灾群众和避险群众。全县共设置安置点848个,安置群众65263人。

抓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宝兴县严格按照“五有三防”要求,多渠道组织帐篷、油布等应急物资,迅速将食品、饮用水、雨具等救灾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并制定了《宝兴县救灾物资管理办法》。紧急组织25个医疗卫生防疫队,深入各安置点和乡(镇)、村(组)进行医疗救助、巡回消毒和疫病排查,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加强安置点管理。制定出台了《宝兴县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管理办法》,在安置点设立失踪人员登记处、支援队伍报到处、红十字会公开接收捐赠处、信访维稳矛盾纠纷调解处等帐篷服务点,组织1200余名青年团员、志愿者开展关爱受灾儿童活动、垃圾清理、搬运物资等各类志愿服务,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迅速启动房屋应急评估。依托省住建厅派出60余名专家组成13个工作组,于4月22日启动灾后房屋紧急安全评估,4月25日,全面完成城镇和公共机构建筑安全评估。对评估结果为“可使用”的房屋,经检修排查后,迅速恢复供水供电,引导群众回家居住,减轻安置点压力。同时,强化重点部位排危除险,确保群众安全。

全面完成过渡安置

按照“迅速、平稳、有序”的要求,扎实推进过渡安置工作,6月30日,全县需过渡安置的城乡受灾户已全面完成过渡安置。

抓好政策制定。制定了鼓励受灾群众通过投亲靠友、自建临时安置房、租房等方式,解决过渡安置问题的政策,逐户发放宣传提纲,确保政策的宣传家喻户晓。

抓房源筹措。通过清理棚户区安置房、廉租房、调整办公用房等方式,筹集过渡安置房源。

抓好价格干预。制定房屋租赁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维护良好房屋租赁市场秩序。

抓群众工作。创新“133”工作法,实施党的建设工程,开展“重建家园风雨同舟——千名干部联万家活动”,健全监督制度、考核制度和干部一线考察制度,整合县级各部门、乡镇、村组干部组成156个群众工作组,深入一线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对口帮扶联系,实现了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全覆盖,确保了过渡安置工作顺利开展。

科学重建美好新家园

宝兴县将以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中国绿色诺亚方舟”的灾后重建目标,通过推进全域景区化和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快速把重建后的美丽新宝兴推向国内外。

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以大熊猫文化为灵魂,以熊猫古城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生态重建为重点,高水平、大手笔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着力打造集大熊猫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科研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使宝兴成为生态环境一流、文化更具品位、特色更加鲜明的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大熊猫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打造“中国绿色诺亚方舟”。把生态文明作为引领宝兴发展的主动力、主引擎,以生态优势为依托,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省级文明县城等系列创建工作为支撑,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实现资源循环化、产业绿色化、生产生活低碳化、人居与环境生态化,构建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并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绿色诺亚方舟”。

推动产业发展再生性跨越。把宝兴全域作为生态景区进行规划打造,走绿色低碳、高端切入的路子,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加快景区产业化、产业景区化发展。大力推进以有机产业园区和特色有机农产品培育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以中国汉白玉石材文化城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以“两廊一环八景”高端开发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业进程,做精有机农业,做强绿色工业,做优生态旅游,打造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生态产业平台,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

建设绿色新家园

——对话宝兴县委书记韩冰

问:宝兴是如何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的?

答:我们把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生动实践作为最大的教育主题,在全县扎实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新宝兴”主题教育活动,并将活动由两个月延长至两年,使活动贯穿全县过渡安置、灾后重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的基本做法可以用“1345”来概括。

“1”即建立一项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将单位、乡镇、村、组作为工作联系点,目前共有500余名干部带头到联系点讲党课、作报告,及时掌握工作联系点的具体情况。

“3”即坚持“三化”同步。分类指导“网格化”,将全县按地域、行业划分为4个片区及4个系统,对应设立8个督查指导小组,每个片区确定1名总负责人,落实3个责任岗和3名责任人;检查督导“表格化”,制定了《主题教育活动督查记录表》,将主题教育活动各类工作梳理成13项主要内容,逐一进行落实;考核奖惩“项目化”,将活动各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分解,以项目的形式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限,逐项跟踪促进,量化考核。

“4”即扎实做好“四个结合”。与过渡安置工作相结合,把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具体成果体现在加快过渡安置的成效上,统筹推进过渡安置;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风雨同舟·千名干部联万家”活动相结合,组织2229名党员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组成156个群众工作组,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联系17332户受灾农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围绕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中国绿色诺亚方舟”发展目标,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重建规划。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相结合,两项活动互相参考、一起部署,使资料互补、资源共享,确保主题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际成果。

“5”即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举行“开辟一批宣传栏目、举行一场主题讨论、组织一次党群互动、晒出一个美好梦想、举办一场汇报演出”活动。

问:在恢复重建阶段,宝兴如何应对次生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答::宝兴面临的次生灾害主要是地质灾害,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29处,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达476处、威胁群众23568人。我们采取“三抓”的方式,严防地质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一是抓监测预警。全县落实监测员543名,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落实“双岗”、“双保险”。健全群策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和群测群防短波通信网络,提升地灾险情预警能力。二是抓应急避险。启动主动避让机制,实行监测员、乡镇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和“防治明白卡”,组织群众进行应急演练。“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以来,全县共组织应急演练380次,4万余人参演,成功组织了县城“两沟”等121处受威胁群众15700余人次主动避让,避免了因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三是抓应急排危和地质灾害治理。对较小的灾害隐患点立即组织应急排危,组织群众自发排危4170批35560人次,并完成县城周边24处重大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启动了冷木沟、教场沟等9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

问:下一步宝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环境更生态、居住更安全、生活更富裕、群众更幸福”的思路,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中国绿色诺亚方舟”的发展目标,以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生态修复、民生改善等为重点,走“全域景区化”发展道路,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新闻推荐

成都市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副科长杨汝沛:再苦再累也要确保群众健康

□本报记者石小宏7月4日一大早,杨汝沛就来到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查看医院的传染病患者记录。作为成都市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副科长,杨汝沛每天除了要监测成都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上报疫情外,还要不定...

宝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