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雨夜,紧急撤离冷木沟!

四川日报 2013-05-01 16:46 大字

宝兴县突降大雨,冷木沟物源量高达280多万立方米,具备形成特大泥石流条件——

4月30日上午,冷木沟居民临时安置点,宝兴县穆坪镇党委副书记杨明申忙着新安置点建设。

老杨的声音有些沙哑,身上迷彩服仍然湿湿的。4月29日下午开始,宝兴降雨,杨明申和其他镇干部一道紧急转移冷木沟里的群众。回想起前一夜的忙碌,老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本报记者 唐泽文 文铭权发自宝兴

大雨来临之前居民全部撤离

4月29日16点过,宝兴县突降大雨。穆坪镇党委政府接到通知,当天21点半之前,务必将群众全部撤出冷木沟!

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去年8月18日,宝兴县城冷木沟降水量57毫米,暴发5万余立方米的山洪泥石流,并造成人员伤亡。据宝兴县国土局局长姚旭东介绍,冷木沟物源量巨大,高达280多万立方米,具备形成特大泥石流条件。“一旦突降暴雨,冷木沟极易暴发泥石流。”穆坪镇新宝村党支部书记何群华说,冷木沟目前是宝兴的一个重大灾害隐患点。

接到上级指示后,穆坪镇干部兵分两路,由镇长张杨带队的8人小队组成劝说小组来到冷木沟,通知居民迅速撤离;由镇党委副书记杨明申带队的安置小组组织帐篷、被盖等的物资运送。

劝离工作并不容易。“有些人是担心家里的财产,有些人则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故土。”张杨介绍,在沟里对居民进行了通报之后,大家撤出的意愿不强,都在互相观望。

80多岁的鲜学珍患有类风湿,且担心自己家里的财产安全,不愿意撤离出来。得知情况后,张杨迅速带领子弟兵前往老太太家中劝说:“老人家,我们一路把你背过去,你的财产绝对一分不会少。”看着干部们这样诚恳,老人终于点头答应撤离,由子弟兵战士一路背到安置点。

在干部们的劝导下,群众纷纷紧急撤离,只剩下最后李桂禄一家不肯搬走。“我们去劝说两次了,他们都说走,结果到现在还没有离开。”张杨决定第3次前往李家进行劝说。

20点40分,张杨带着组员,提着电筒,冒雨来到李桂禄家。“你们是不是确定今晚就一定会有泥石流来?”原来李桂禄心存侥幸,不愿离开。“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等到灾害到来时再跑,就来不及了。”最终,李桂禄被这群干部“三顾茅庐”所感动,于21点撤了出来。

赶在大雨来临之前,123名居民全部撤离冷木沟。

水涨“床”高风湿老人安心睡觉

123人的安置不是个小问题,30余顶帐篷就已经开始搭建。而安置居民的工作可不止搭建帐篷这一项,棉被、床单、床板、水泥砖、发电机、电线……这些都是急需的物资,张杨和杨明申不停地奔走在县民政局和安置点之间。

雨越下越大,在安置点的帐篷之中已有积水出现,居民也不安起来。“还是家里住着舒服,这里东西都不齐全,早晓得就不出来了……”听到群众这样的话,穆坪镇党委书记郭刚强从旁边村民家借来一把锄头,在帐篷外用力挖起来。“本想挖条沟渠,把积水给排出来,结果土质过硬,根本挖不动。”郭刚强最终决定,先用水泥砖把床铺垫高。

雨夜里,安置点的党员干部两手各拎着几十斤重的水泥砖,在帐篷里外不停穿梭,450匹砖被20余名干部搭建在了安置点的帐篷里。“3号帐篷还需要7匹砖……”77岁的老党员苏正雄在现场扮演起了“信息员”的角色,将各个帐篷的需求传达到20多名干部那里。

安置现场,针对特殊人群,安置工作人员们给予了特别照顾。在鲜学珍老人的帐篷里,工作人员用水泥砖将床铺提高了一米多,“老人有风湿,垫高会好一些。”对于这样的安排,鲜学珍很是感动:“冒着雨为我们安排住所,考虑得还这么周全,真是难为他们了。”受到特殊照顾的还有孕妇杨德英,为了保证她的舒适度,工作人员帮她多铺了两床棉絮。

等到30余个帐篷全部安置完毕,已经是4月30日凌晨,“虽然辛苦,但总算把群众撤离出来安置好了,心里总算是放下一块石头了。”郭刚强和其他干部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家帐篷中去清理积水……

记者4月30日23时再次前往该安置点,发现安置群众刚刚被转移到附近另一块空地进行安置。镇、村党员干部以及子弟兵忙碌了整整一天,最终实现了一次“搬家”。“这里排水效果更理想,帐篷里面不再有积水。床铺也被换成了铁床。”77岁的老党员王廷杰告诉记者,入住群众对“新家”都非常满意。

新闻推荐

复课第一天 学应急唱感恩

宝兴县实验小学:□本报记者唐泽文文铭权张岚“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在宝兴县两河口临时搭建的板房内,宝兴县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唱起了歌曲《感恩的心》。5月6日上午,宝兴县实验小学正式复...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