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变景与“点石成金”
一县一策
——从一个切片看兴文县旅游扶贫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吉南付真卿11月10日,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兴文县僰王山镇永寿社区村的新村时,这个人口不足2000人的小山村已经热闹起来——兴文县第一幼儿园的几十名师生一早就来到村里的干训基地开展培训,村里人也随之忙活起来:20桌的接待量要由几家农家乐一起供餐,参加演出队的村民排练起苗族舞准备表演。
这样的热闹已成了永寿社区村村民的日常,其背后是该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今,全村已有80%以上的村民通过卖土特产、办农家乐、提供文娱表演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吃上了旅游这碗饭。”永寿社区村第一书记黄宏武说,这个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22.27%的贫困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村”。
在兴文县,永寿社区村的旅游发展不是最火热的,旅游资源不是最丰富的,却有着很强的代表性——脱贫规划和旅游蓝图融合、基础设施与旅游体系融合、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
永寿社区村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16年。彼时,村里靠着养殖乌骨鸡刚刚摘掉贫困的帽子,可单靠养殖乌骨鸡,致富的步子迈不快。往后的路要怎么走?翠冠梨吸引了村委会成员的目光,“既是产业,也是景观。”如今,该村翠冠梨产业园面积已达3000亩,之前的贫困户几乎都在种植。每年春季,连片的梨花白胜雪,引来大批游客。黄明均是最早种植翠冠梨的村民之一,“用不着出村,在地里就基本被采摘完了。”他算了一笔账,采摘的翠冠梨能卖出每公斤16元的价格,一亩地的收入将近一万元。
但是,翠冠梨要3至5年才能投产,这段“尴尬期”怎么办?村民又探索出套种赤松茸的路子,不仅缓解了翠冠梨种植前期的经济压力,还成了另一道风景。
2018年,永寿社区村的旅游产业再次升级。一片面积达7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林是村里的天然景观,结合古僰国和苗族文化,永寿社区村将其打造成僰人巨石阵景区,还引进干部培训基地和帐篷酒店。
2019年,永寿社区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98元。在黄宏武看来,脱贫之变,变的不仅是基础设施,还是村民的思想和意识。说起近年来村里最大的变化,村民黄明均脱口而出:“大家都有事干,基本没了吵架和打架,街上也看不到‘酒疯子’了。”
“通过旅游扶贫这步棋,全县通过景区创建、乡村旅游等举措,对具备旅游发展潜力的贫困村进行差异化打造,把农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把贫困人口培养成旅游商品的提供者,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乡村旅游的服务者,把干部群众培养成发展旅游的志愿者。”兴文县文广旅游局局长李应红说,目前兴文已将65%以上的贫困村纳入全域旅游四大片区进行科学布局。
新闻推荐
乘坐高铁毫无颠簸感本报记者代泽均摄乘务员给大家倒水本报记者代泽均摄11月19日10时20分,随着D55385次动车从西安北站...
永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