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载奋进健康路 公卫铁军铸辉煌

三秦都市报 2019-09-12 02:48 大字

上世纪60年代,西安交大一附院骨科教授殷培璞承担起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大骨节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图为多年扎根永寿县、麟游县大骨节病高发区的专家殷培璞现场诊病的情景。(资料图片)上世纪70年代,城固县的赤脚医生积极做好防疫工作,这是赤脚医生在给农村小学的学生注射疫苗。龙吼 摄2015年12月8日,汉中市疾控中心的韩亦非和关欣荣正在PGR实验室里收取核对刚刚采集的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阮班慧 摄2015年12月7日,户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解剖野外捕获的老鼠进行带毒率的监测。阮班慧 摄2008年6月4日,经过27天的治疗后,陕西省确诊的最后一例非典患者许荣放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治愈出院,面对镜头她流下了感动的热泪。至此,陕西省统计公报的12例非典确诊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阮班慧 摄2010年11月8日,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狂犬病采样作业。(资料照片)2008年5月25日晚,汶川大地震中受伤的敬礼娃娃小郎铮转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阮班慧 摄2018年12月1日,大学生志愿者为爱集结,为艾代言。当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有爱无艾,为艾代言——零艾滋,更阳光”防艾宣教活动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行。来自西安市各大高校的2400多名青年志愿者相聚在此,为防艾抗艾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光和热,打造一个“零艾滋、更阳光”的美好世界。袁景智 摄为了方便市民及时处理犬伤,西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有专门的狂犬病处置门诊。阮班慧 摄2010年4月15日晚,玉树地震灾区伤病员被紧急转入西安交大一附院后,医护人员正在对伤病员进行悉心照料。阮班慧 摄2017年5月5日凌晨3时,63岁的郭先生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于5月5日凌晨6时转入唐都医院。经过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护人员20多天的奋力抢救,5月26日上午10点,陕西省H7N9禽流感首例康复者郭先生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地康复出院。图为郭先生正在隔离病房接受治疗。(资料照片)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逐渐建立起各级防疫防治专业机构,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制度,认真落实各项疾病监测防控措施,在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等全省疾病预防控制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使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病防控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卫生应急能力大幅提升,为百姓构筑起了公共卫生安全“防火墙”。

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

自1991年以来,全省无本地感染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甲肝发病率从1995年的30.33/10万降至2017年的0.69/10万,乙肝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降至2017年的46.33/10万;伤寒、副伤寒发病从1990年的1.523/10万降低至2017年的0.11/10万;百日咳、狂犬病、乙脑等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2015年)显示全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11%,与第二次(2002年)相比总感染率下降了94.84%,与第一次(1989年)相比下降了97.69%。自2012年以来,已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肺结核患病率由1977年的581/10万降到2018年的55.9/10万,疫情降幅高达90.4%,死亡率由28.03/10万降到8.8/10万,下降了19.23/10万,全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达到100%。近10年来,全省出血热稳定控制在4.5/10万发病水平,发病率较上世纪80年代下降了85%。陕西省1992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从谈艾色变到“陕西省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全覆盖工作方案”,为感染病人提供服务。艾滋病经血液传播基本得到控制,母婴传播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免疫规划取得显著成就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陕西省从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一代又一代计划免疫工作者接力奋斗、前仆后继,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省建立起完备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每年免费为1600余万儿童接种免疫疫苗,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从1978年的“4苗防6病”扩大到目前的“12苗防12病”,全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通过普种“牛痘”,陕西省于1965年消灭了天花。自免疫规划政策实施40年以来,陕西省已经实现连续25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连续22年无白喉病例报告。麻疹发病率从185.23/10万下降至0.139/10万,流脑发病率从28.76/10万下降至0.005/10万,百日咳发病率从53.62/10万下降至1.83/10万,流行性腮腺炎、乙脑、新生儿破伤风、甲肝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均降至历史最低。2014年人群乙肝血清学调查显示,1-4岁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较2006年下降80%(降至0.26%),8年累计减少1-4岁儿童乙肝病毒感染者近4万人。

地方病防治取得重大成就

7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经过几代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陕西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地方病危害得到了基本消除。

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骄人业绩,治愈绝大多数病人,“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深入人心。截至2018年底,全省99%的县(市、区)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目前,陕西正在按照《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到2020年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标。

全省大骨节病、克山病、麻风病、地方性砷中毒等主要地方病危害得到了基本消除,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截至2018年底,累计药物治疗大骨节病等地方病患者3.7万例,手术治疗大骨节病患者346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47万人。经国家评估,全省62个大骨节病区县、107个碘缺乏病区县和3个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县全部达到国家消除标准;35个氟中毒病区县达到国家消除(控制)标准;29个克山病病区县达到国家消除(控制)标准,有效保护了病区群众的健康,促进了病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蓬勃开展

实践证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更是保障群众身心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1952年3月,陕西省开展以消灭鼠蝇蚊蚤等病虫为主的群众卫生运动,标志着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正式拉开帷幕。2013年,陕西省出台《陕西省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计划》,明确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印制宣传资料、开设《百姓健康》系列科普栏目等。截至2018年底,省级财政用于省健康教育专项资金由1989年陕西省健康教育所成立初期的低投入,逐步增加到2018年的3000余万元。

陕西省累计建成国家卫生城市10个,国家卫生县城54个,国家卫生镇11个。西安市、宝鸡市铜川市安康市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全省累计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区)19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9个。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陕西省健康素养水平2008年为4.81%,2012至2017年分别为5.51%、6.15%、7.08%、8.30%、9.35%、10.54%,呈逐年稳步提升态势。

卫生应急能力大幅提升

2005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确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处理机制。这是全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化进程的开端。随后,全省不断加强卫生应急预案、卫生应急机制、卫生应急体制、卫生应急法制的“一案三制建设”,建立健全全省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组建各级医疗救护应急救援队伍,配置设备装备,加强人员培训,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高。

从成功应对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圆满完成“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地震等多起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在一系列重大应急防控任务面前,陕西卫生应急体系经受住了实战考验,为群众构筑了一道公共卫生安全的“防火墙”。

截至2018年底,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1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9支,专业队员230名,省级卫生应急专家300余名。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灾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报记者阮班慧

新闻推荐

永寿对不重视环保建设的企业进行重罚

本报讯(记者刘计划)近日,永寿县就省委督察组交办115号信访件反映“甘井镇洛安村三组附近300米左右有一大型养猪场,每天晚上8...

永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