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五举措助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

咸阳日报 2019-01-11 07:36 大字

本报讯(张萍)近年来,永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长久之计、治本之策,帮助贫困户建立长期增收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或就业全覆盖,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分红收益全覆盖。

农业产业稳中有进。该县坚持“果畜”两大主导产业,按照“12345”工作思路,抓好“一长两短”(中长期产业,短期产业和务工收入)产业,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按照每户每年不超过5000元的产业到户资金补助,帮助其发展产业实现自主脱贫,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户共发展中长期产业9517户,覆盖率75.3%,2018年计划脱贫户发展中长期产业3901户,覆盖率100%。

产销模式不断完善。针对苹果主导产业,小杂粮、荞麦、红薯、鸡蛋等特色产业,多措并举促销售。积极与县内的阿果安娜、好农夫等果品企业对接洽谈,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温氏“四统一保”模式发展产业,秦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等多种途径解决群众生产的后顾之忧。开通中石化易捷、京东、华圣等营销模式,并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销售信息服务网络、指导果农顺价销售,解除惜售心理。依托网络促销售,积极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目前全县水果类电商企业达到4家,年销售1万余吨,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产权改革强力推进。目前全县157个行政村已全部组建了经济组织,并印发了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刻制了印章,开设了独立账户。对65个贫困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认定,目前已认定合格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55个,下发整改通知书10个。

深度贫困村产业加速发展。投资25万元,在深度贫困村建设1154亩花椒种植产业园、林下套种400亩的丹参药材和600亩的小杂粮产业园,投资120万元按照温氏养殖模式,在张贺、咀头两村建设占地27亩的3000头生猪养殖基地。目前,项目已全部竣工。

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充分发挥各类经管主体在促农增收,带农致富方面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累计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403家;家庭农场累计认定85家。引进龙头企业13家。参与扶贫的合作社69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累计带动贫困户4277户。(B)(12)

新闻推荐

永寿坚持“333”工作法抓好“三项机制”落实

本报讯(吴伟记者袁森)今年以来,永寿县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三个重点、三个结合、三大保障”为抓手,全力抓好“...

永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