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五模式推进畜牧产业扶贫

咸阳日报 2018-05-03 09:41 大字

本报讯(朱建博)今年以来,永寿县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全力帮助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发展养猪、养羊、养牛、养鸡实现脱贫目标。股份主要来源于自筹、贷款和财政专项资金,自筹资金根据贫困户自身情况可自由入股;贷款额度根据评级授信情况,可入股2-5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每户不超过1万元。

“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温氏、顶乐等集团公司,建设生猪、肉牛养殖基地,构建“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由单家独户散养转为集中圈养,吸纳贫困户入股进行规模养殖。如马坊镇桐家山养殖合作社,与温氏集团签订供养合同,采用“四统一保”的合作模式,即“统一物料供应、统一领取猪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肉猪,确保平均利润”,吸纳贫困户入股,每股5000元,年底每股分红800元。

“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帮助有合作经营意愿的贫困户组建产业专业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支撑,降低贫困户在经营过程中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形成利益链接机制,提高贫困户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经营程度。如常宁镇刘家村富涛种养专业合作社出资建设养殖场,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每股股金为1000元,每户贫困户平均年增加收益4200元。

能人带动模式。由有发展经验农村能人或养殖大户选择合理的经营项目,通过信息技术互利共享、养殖经验学习推广,带动贫困户跟进发展,达到抱团取暖的效果。如监军街道办干堡村在苟建海等养殖能人的带动下,畜牧养殖户达到28户。其中,贫困户11户贷款3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鸡存栏达到76000只,猪存栏达到2000头。6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业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合作联营模式。有意愿进行合作经营的贫困户,按照劳力投入、技术协作、实物入股等方式进行合作经营或委托经营,扩大养殖规模。比如,马坊镇苟家坳养殖小区,由5名专业养殖户联合建设,年饲养育肥猪4620头。

自主经营模式。在各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的支持下,免费或通过补贴、争取贴息贷款为贫困户提供鸡苗、猪崽等,帮助有条件、有能力、有技术的贫困户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产业。(B)⑧

新闻推荐

永寿目标考核助力县域经济追赶超越

本报讯(赵晓雷张毅伟)2007年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以来,永寿县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强化考评实绩为手段,以健全考评体系为保证,不断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健全考核工作机制,真正使考核工...

永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