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造血才能真正脱贫”

陕西日报 2017-07-10 13:05 大字

本报记者陈锋

6月下旬,永寿县常宁镇刘家村富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广场举行首次入股分红仪式,领到7800元分红款的刘家村贫困户刘建设高兴地说:“我们真正脱贫致富的日子来了!”

刘家村富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2016年初由原村党支部书记刘涛牵头创办的。开始只有8户村民参加,后来他们采取上门做工作、贴告示、广播宣传等方式,动员贫困户加入。去年7月,合作社和广州“温氏集团”签订合同,建成温氏模式标准化猪舍7栋并投产;8月份引进猪苗2000头,于今年5月底相继出栏售出,除过成本以外净赚35万元;日前又购进猪苗1000头进行养殖。同时,他们通过在西安等地市场调研,认为白芦笋不仅市场前景很好,又适合当地土壤与气候条件。他们在去年7月份栽植了80多亩,明年3月份就可上市,以亩产1000公斤,每公斤2.5元算,每亩产值就上万元。这样既解决了群众的吃菜问题,又增加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

该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模式,按照每股1000元的标准动员群众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统一管理。年收益的20%给入股群众分红。去年7月第一次吸纳了31个贫困户入股;10月第二次吸纳了27个贫困户入股。目前,合作社已完成了第一个生产周期,实现利润35万元。每股已分红380 元。

与此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村上与咸阳荣泰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按照每亩每年3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450亩用于栽植苹果,并实行免费育苗、统一栽植、分户管理、统一销售、当天结算。而该公司除冬季外,再吸纳30多名村民进公司务工,每个务工者每天能领到近70元的工资。加上群众个人粮食、果园、畜牧养殖业等,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15元,贫困户可达11000元,远超贫困户的脱贫标准。

刘涛说:“没有产业,群众脱不了贫。总是靠别人‘输血\’不行,必须自己‘造血\’才能真正脱贫!”

新闻推荐

永寿创新科技服务理念让群众得实惠

本报讯(通讯员赵晓雷)近日,永寿县科技局开展有益探讨、理清思想脉络、找准主攻方向、明晰发展路径,最终实现“科技创新有春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双赢局面。听民声寻计问策。该局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通过...

永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