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儿胜似亲儿——记第三届“感动咸阳”道德模范邵红军
十二年来,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临时工邵红军却始终如一、不离不弃、风雨坚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尊老、爱老、敬老之歌。
邵红军为生病的老人喂饭
提起做饭的手艺,邵红军总是很自豪。
本报记者 王高峰
走进永寿县敬老院,炊事员邵红军正在给朱耀发老人理发,电推子使得很娴熟,几个来回,连死角的胡子茬都剃得干干净净,麻利的动作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位精明能干的人。
“老人要有个好身板儿,必须饮食得当。”
2001年,邵红军经人介绍走进永寿县敬老院,为30名残疾、孤寡老人燃起温暖的炊烟。当时敬老院规模很小,只有一些旧瓦房和土窑洞,院里长满了荒草,工资待遇很低,他没有嫌弃,为了解决吃菜难题,他带领老人们铲除了院中荒草,设计了菜园和花园,种上了菜,栽上了花,既美化了环境,又解决了吃菜问题。
“老人要有个好身板儿,必须饮食得当。”邵红军对老年人饮食要点很有经验。说起自己的做饭手艺,邵红军很自豪,包子、馒头、各色炒菜都能让老人吃得津津有味。“他蒸馍的技术最好,永寿县里数第一。”一位老人竖起大拇指说道。
现在敬老院里有118名老人,食堂里只有3名炊事员。每天,邵红军把灶房收拾得干干净净,除此之外,利用住在门口的条件,他主动担当了门禁工作,每天按时开门锁门,在锁门之前总要清点人数,如果有老人没有回来,他总是和值班人员一起寻找,同时还兼顾了敬老院的清扫保洁,天天打扫,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老小孩,老小孩,老人有时会和孩子一样任性。”
敬老院里的老人,有的说话不方便,有的大小便失禁,邵红军总是精心照料,喂饭喂药,洗衣洗澡,从不怠慢。孤寡老人闫长安病危的日子里,他一直服侍在身边,给老人擦洗身体,接屎倒尿,从不嫌弃。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感激得逢人就说:“邵红军不是亲儿胜似亲儿,我们能遇到这样的炊事员,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老小孩,老小孩,就是说老人有时会和孩子一样任性。”这句话邵红军最有体会。有时食堂早上做的小米粥,可有的老人要喝鸡蛋汤,还有的不吃鸡蛋,有的不吃西红柿。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总会让邵红军更忙碌,但他都尽量满足老人。“当这么多老人的‘炊事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邵红军边打扫食堂卫生边说。
12年里,老人们记得来敬老院工作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有嫌工资低走的,有嫌活脏活累走的,也有嫌不能转为国家干部走的,只有他这个临时工,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老人们服务着。很多朋友见到邵红军这么忙碌,都会问有多少回报,邵红军都笑笑搪塞而过。“其实,他每月的工资只有730元,随便去个工地给民工做饭,或是到县城开个蒸馍店,收入比这儿强许多!”
邵红军说,既然选择这样的生活,他就没计较过回报,为老人服务让他过得很充实。(D)(8)
新闻推荐
上图为王海绒正在指导留守妇女“清明上河图”刺绣工艺。下图为永寿县计生协工作人员为王海绒送上5000元的创业扶持金。文/图刘芳莉“我们绣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商户订购了,一幅就可以卖到4万多...
永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