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目标任务3年完成 22万贫困群众搬进新居咸阳市“三告别”扶贫工程让群众活得有尊严
本报讯(记者 申谨源)三年前,咸阳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计划用六年,分两步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三告别”工程,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三年后的今天,全市10个县的5.4万户共22万贫困群众告别了土窑洞、危漏房和偏远山沟。其中1.29万户特困群众住进了新居、摆脱了贫困,这两项任务分别为总任务户数的100.2%和107.5%,成功取得了6年任务3年完成的巨大成就。
搬迁工作注重“科学性”。在工作中,咸阳市严把统筹规划关,专门出台《关于实施“三告别”工程的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将“三告别”工程的整体规划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出台政策,整体推进。严把分类搬迁关,采取向县城搬迁、向中心城镇搬迁、向移民新村搬迁、修建免租房、入住敬老院、分散花插安置等多种方式,分类别、多渠道对贫困群众搬迁安置。严把工程质量关,采取“三告别”户自主监督、聘请监理监督、各级干部参与监督和专人检查验收等措施,加强全程质量监督,确保把每个项目都打造成放心工程和优质工程。
“六个一点”破解资金难题。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援助、各记其功”原则,采取市县财政拿一点、相关部门整合捆绑一点、“两联一包”扶贫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银行贷一点、土地复垦资金置换一点的“六个一点”的办法,成功破解资金难题。到目前,全市共投入资金47.2亿元,包括各类扶持资金11.9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达1.2亿元,各县财政投入达2.92亿元,有关企事业单位投入1.24亿元。市级包扶单位共投入建房资金1902.4万元。在对口援建上,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等共投入4280.6万元,最大程度地缓解资金难题。此外,为把有限资金管好、用好,全市专门出台《“三告别”工程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督查,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补贴资金发放“一卡通”,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综合发展”追求扶贫开发效益“最大化”。采取“三告别”扶贫开发工程与产业培育、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农民素质提升同步发展,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的原则,以实施粮食单产提高、果业提质增效、畜牧收入倍增、蔬菜设施栽培、百万亩杂果经济林等五大工程为突破口,采取园区引领、项目支持、小额扶贫贷款等方式,谋求扶贫开发工程效益最大化。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94亿元,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其中,长武、永寿、彬县的核桃种植,旬邑、淳化的生猪养殖,礼泉、乾县的杂果和时令水果种植,泾阳、三原的酿酒葡萄种植等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抓好搬迁村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建设,以及卫生、教育、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使贫困群众在实现安居的同时,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在农民素质提升上,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全市每年培训农民60万人次,使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五项“铁规”确保工作落实。领导包抓作表率,专门下发《市级领导包抓“三告别”工作的通知》,由34名市级领导组成9个包抓组,每组包抓1个县,每人包抓1个村。有“三告别”任务的9个县领导也都包镇包村,全力推进工作;社会参与聚合力。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动员153个市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包村,540个县级单位包村包户;典型示范做引领,先后树立永寿县监军镇朱介村、彬县断泾村、龙高镇龙马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把“三告别”任务作为“硬指标”,纳入县市区和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并采取“一月一会、一月一通报”办法,定期听取汇报,掌握工作动态,解决存在问题。同时,为所有贫困人口建立“三告别”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监督,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B)⑤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任永华记者水木)日前,《永寿县志》(1990-2005)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永寿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这部县志经过全体编撰人员的辛勤努力和...
永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