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寿县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

咸阳日报 2010-09-29 13:55 大字

本报记者 辛建斌 通讯员 黄健身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寿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职工,以“教育奠基”为神圣职责,自加压力,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全县中小学校容校貌日新月异,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升,全县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提升。“两基”攻坚时,全县多方投资5286万元,新建校舍44980平方米,在汶川地震中,全县106所学校不同程度受灾,重灾学校达18所,面对地震造成的严重损失和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有关文件,大力实施了灾后校舍重建、初中校舍改造、生活设施建设、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B、C级校舍维修加固、社会援建等建设项目,共涉及项目学校61所,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实施单体建设项目118个,新建框架、砖混结构校舍12万多平方米,消除砖土木校舍4.6万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实施,对缓解城区学校就学压力、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师生生活条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布点调整工作收效显著。近年来,永寿县继续把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大事来抓,通过整体规划、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分步实施,全县小学布点调整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10年秋季开学,全县小学共有84所,较2007年相比,已全撤学校68所。

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从2004年起,永寿县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后争取国家资金500余万元,装备计算机教室12个,多媒体教室12个,卫星收视系统111个,光盘播放系统272套,全县农村中小学都具备了接收远教资源的条件。2009年,在全县中小学实施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一年中,全县中小学累计投资153万元,装备多媒体设备20套,计算机61台、DVD机47台、电子备课室5个、计算机教室1个,完成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学校27所。近几年,全县为初中新装备标准化实验室9个、图书5万余册、体育器材100余万元。

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从2006年以来,永寿县先后严格评选出县级教学能手150名,教坛新秀112名,市级教学能手28名,教坛新秀20名。每年,县教研室、电教中心组织教师参加市级科技金秋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等活动,每年暑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十余类培训,参训教师每年都保持在800人次左右。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从2009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争创“十星”教育活动。全县每学年开展一次“十星”少年(儿童)表彰活动,市级以上学生先进个人在县级“十星”少年(儿童)中产生。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县中小学的积极响应,“十星”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全县职业教育新发展。2007年,县政府将县职教中心实施了整体搬迁,新校址占地46亩。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现已修葺教学楼3幢、学生宿舍楼1幢,新建实训楼1幢、行政办公楼1幢,438平方米的餐厅、锅炉房工程已封顶。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计算机应用、焊接、电子电工、戏剧歌舞、刺绣、景泰蓝工艺品制作及汽车驾驶与维修等8个专业,基本上满足永寿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需要。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有效教学活动,通过严抓细管,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10年,全县2315名学生参加中考,最高分524分,450分以上总分优秀人数254人,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330分,控制线以上学生1448名,占毕业人数的62.5%,居于全市前列。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为该县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高考取得可喜成绩,全县1630名考生,一本上线136人,二本以上上线504人,上线率为30.9%。 (E)②

新闻推荐

永寿“三大工程”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讯(胡得相张小军)近年来,永寿县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就地加工、就地增值,促使农民转化为工人,有效...

永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