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坑窑”不能一弃了之 杨波海
永寿县下沉式窑洞“改良”成高档生态酒店,不仅成为陕西当地一景,也引起世博会国内外游客的好奇。上海世博会国家主题馆中“未来正在实现”展区,永寿黄土地古窑洞项目的视频短片受到不少国内外游客的关注。据项目负责人赵一丁介绍,这个项目集合多重现代科技,零土地、零能耗、零排放、零支出,符合现代生活要求,更为环保和低碳。(5月29日《咸阳日报》)
下沉式窑洞即俗称的“地坑窑”,恐怕出生在渭北黄土高原中年以上的人大都住过这样的窑洞,或祖辈传下来的,或新建的,原生态穴居,接通地气,冬暖夏凉。凭力气建造,几乎再无其他投资。大多在沟边或山坳修建,基本不占用耕地。选址多向阳通风,排水通畅,居住比较安全。因此,这种“地坑窑”就成为农耕时代比较偏僻的乡村最实惠、最理想的住宅。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即使山区的村民,也在党的扶贫搬迁政策的扶持下,纷纷告别了“地坑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有的甚至是整村移民搬迁。原有的“地坑窑”,不管状况如何,则几乎全部废弃,有的复垦了,有的则闲置荒芜,无人问津。
永寿地坑窑“改良”成高档生态酒店,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最基本的启示:对搬迁后的地坑窑不能一弃了之,而应该分类对待,加以利用。对确是破烂不堪、濒临坍塌的危窑,要填土推平,使之复垦成为耕地。对窑洞状况相对较好,还可以住人的,则可以进行修缮改造,像建设生态酒店那样采取“改良”措施,让一部分特困户回迁,这样总比一味搬迁或建设农村“廉租房”要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如果原有地坑窑属于难以复垦的非耕地,还可以避免搬迁占用已有良田,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改良”后的地坑窑还可以作为旅游观光、生态体验、农家乐的有用之地;甚至对于那些整村搬出,但窑洞还有使用价值的,可以考虑整体规划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新村,或建成像永寿那样的古窑洞生态酒店,这样也总比重建要节约土地、节省投资,而且更容易得多。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以上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这些年在渭北山区的一些地方,人们一味地从沟边、山坳向相对平整的耕地上搬迁,而使可用的旧窑洞大面积闲置。有的虽有规划,但成片占用耕地;有的则无序搬迁,随意占用自家的承包地。这样,都使可耕地越来越少,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基础,长此以往,也必然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健康推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对搬迁后的“地坑窑”的有效再利用,应该成为各级领导特别是山区领导加以重视的课题。(C)⑤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建龙)今年,永寿县通过宣传政策、当日兑付补贴、加强销售网点管理考核等形式,有序推进家电下乡工作。上半年,该县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6780台,实现销售额1317.4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4倍和1...
永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