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消暑话浆水

咸阳日报 2020-07-08 07:17 大字

吴恒

我的家乡在旬邑,以前每到夏季,几乎家家都要制作一坛浆水。浆水酸甜可口,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日子,伴随我们度过了酷暑难当的夏天。

旬邑位于古豳地,食用浆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吕氏春秋》就有“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而服之。”“菹”就是酸菜,周人在豳地生息三百年,自然有了食用浆水的饮食习俗。《周礼》记载“以水浸粟米而成。”

《齐民要术》说“浆,醡也。炊粟米热,投冷水重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类浆,故名浆水。”可见,浆水采用纯天然的食材,就地取材,一口陶坛,一罐冷水,一捧煮熟的小米,就做成了,既可作调料,又可作饮料,满足了生活之需。

小时候,每年忙罢,一家人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吃一顿香喷喷的新麦面擀出的面条。捞完面条后留下的面汤,就是母亲用来制作浆水的最好食材。把面汤放凉盛在一个陶坛中,加入一把煮熟的小米或玉米糁子,最后放入一块酵母曲,经过一周发酵,浆水就制成了。母亲每天晚上都用一把干净的筷子搅动坛子里的浆水,这样浆水不易生白花,不会变质,搅动使浆水的味道更醇厚。

在炎炎夏日,制作浆水是剩余的面汤、米饭的重生,也体现出乡间简朴生活的节约意识。浆水中还可以加入一些用热水焯过的芥菜、芹菜或莲花白,加入的绿菜,不出月余即变为金黄,口味余甘,别具风味。

过去民谚说“一碗浆水菜,啥客都能待。”现在,家乡的人们再也不为吃喝发愁。偶尔,我还是怀念浆水面片、浆水鱼鱼、浆水搅团的味道。炎热的夏日,一碗浆水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就是母亲的味道。(B)(13)

新闻推荐

枣花香里过豳州 清·谭嗣同在咸阳所作两首诗赏析

陈竹凤陕西道中二篇(其一)曾闻剥枣旧风流,八月寒蝉四野秋。翻恨此行行太早,枣花香里过豳州。邠州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蹊边白复...

旬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邑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