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对症把脉开出“三包五统一”扶贫良方治“穷根”

陕西科技报 2019-11-22 09:05 大字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毛收入1200元,现在学校给我送来连翘种苗,又派博士手把手指导连翘和柴胡、板蓝根套种。今年连翘大丰收,一亩地毛收入5000余元,7亩地能卖将近4万元。”旬邑县长舌头村村民吕进锋喜笑颜开,现场给我们算起经济账,直夸陕西中医药大学“包种包销”助力产业扶贫的好政策。截止今年7月,长舌头村党员“双百工程”基地里种植的中药材已超过2000亩,旬邑全县中药材种植已达到3万亩。

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科技、人才优势,致力于脱贫攻坚,以“党员种植田”为示范、以“双百工程”为抓手、以“产学研用”为支撑,将依托旬邑县打造的“三包五统一”中药产业扶贫新模式成功推向全省,助力陕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2年国家启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该校结合普查成果,反复论证,把连翘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项目作为旬邑县产业扶贫的突破点。校党委决定实施以近期“三包”(干部包进度、专家包技术、企业包市场)带动建立长期“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的中药产业扶贫新模式。

陕西中医药大学累计投资200余万元,帮助长舌头村组建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动员有发展意愿、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积极申请省市县各项支持政策,弥补资金短期内短缺的短板。同时,驻村工作队、校扶贫办,校制药厂等多部门共同努力为中药材销售保驾护航。

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帮助下,旬邑县建设起“陕西(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融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项目引进为一体,为旬邑县中医药产业提供科技创新保障。园区内建成了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旬邑分中心、陕西中医药大学“双百工程”产学研示范基地、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博士后创新基地工作站,为旬邑县中药产业筑巢引凤。先后成功引进了海天制药等23家企业落户园区,累计引进资金263.32万元,有力推动了旬邑县域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中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目前,该校已建成“永寿县丹参、黄芩等关中地区适生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淳化县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太白县药王茶加工及种植示范基地”“柞水县五味子种植示范基地”“洛南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绥德远志种植加工示范基地”等17个“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朱志章)

新闻推荐

旬邑法院速裁工作再创佳绩

本报讯(记者郭朝霞通讯员文星妍)为进一步提升司法效率,发挥最大审判执行效能,今年以来,旬邑法院以推进速裁工作为抓手,不断创...

旬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