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显真情 旬邑县委书记高玉峰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陕西农村报 2019-11-22 00:54 大字

脱贫路上的县委书记

本报记者 王琦

“抓工作、干事业,不光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旬邑县委书记高玉峰不但如此要求旬邑各级干部,自己也一直是这样亲身实践的。脱贫攻坚以来,他跑遍了全县179个行政村,经过深入调研,发现群众致贫原因中,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占比高达79.8%。对此,他指导制定了《旬邑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旬邑县2018年决战脱贫攻坚“15511”实施方案》《旬邑县2019脱贫攻坚巩固提升“13345”实施方案》,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截至2019年,旬邑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89%,顺利脱贫“摘帽”。

高玉峰一腔真情,帮扶群众战胜贫困;勤政务实,带领干部破冰向前;精准布局,推动产业科学发展。

帮扶群众战胜贫困

“高书记是实打实地帮助贫困户,在我心里,他是咱老百姓的亲人,是他重新点燃了我对生活的希望,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10月31日,旬邑县土桥镇镇头村脱贫户焦公社说起县委书记高玉峰,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2012年,焦公社为给妻子看病,债台高垒。2014年,他又遭遇车祸,右半幅面部骨折。“我当时觉得前途一片黑暗,真的不知道该咋办了。”焦公社说。

2016年,高玉峰在全县大力推行“县级领导包镇办、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形成了“三级书记一起抓、四套班子一块干、党员干部一条心、全县上下一起上”的工作格局,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同期,焦公社成为高玉峰包抓的3户贫困户中的一户。在高玉峰的鼓励下,焦公社在家门口的第一季果业基地上了班,不仅挣着固定工资,还有土地流转费并享受持续分红。

“做梦都没敢想,高书记能亲自帮助我脱贫。我现在不光自己干起活来有劲头,还教育儿子要好好努力,鼓励和帮助身边的人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焦公社说,自从高玉峰帮扶他以来,他家的喜事一桩接一桩。2017年,高玉峰主动为他联系手术,成功取掉了面部的钢板,使他干活不再受影响。去年他家不仅脱了贫,儿子毕业也顺利找到了工作,今年又圆满的办了婚事。

带领干部破冰向前

“高书记干工作兢兢业业,是一个勤政务实的人。他到旬邑8年,把全县旮旮旯旯都跑遍了,大事小事都能看得见。”土桥镇镇头村党支部书记焦宗民对记者说。

2015年9月,高玉峰到镇头村调研,他发现该村土地以种植地膜玉米为主,广种薄收问题突出。经过深入研判,并结合村情民意,高玉峰为该村先后引入了陕西第一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旬邑县马铃薯试验示范站。在发展矮化苹果产业的同时,建设标准化高产示范田,加快发展短、平、快“小众”产业。

“过去村上一年都来不了几个人,现在天天都有游客过来。”焦宗民说,这几年,旬邑县依托红色、绿色、生态、乡村、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农事体验园等,他们村在高玉峰的指导下,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增加群众收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游客数量的增多,群众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2018年镇头村还荣获了“省级旅游示范村”称号。

推动产业科学发展

陕西第一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旬邑矮化苹果现代智能生态园在镇头村流转土地2000亩,从企业建园发展至今,高玉峰一直非常关注,多次到园区调研听取发展汇报,现场办公解决园区存在的困难。

“今年我们的蜜脆苹果,一盒(12个)卖到288元,一个24元,复购率非常高。”公司负责人张桥说,他们园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一步优化苹果种植模式,加快苹果产业化发展,实现果业转型升级、标准化生产、定向化销售。截至目前,公司已带动贫困户1600余户近5000人,平均每人每月的收入在3000元左右。未来,他们将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旬邑县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发展旬邑经济的新引擎,先后引进企业31个,形成了以园区聚产业、以产业聚发展、以企业带脱贫的格局。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扶贫新项目,全方位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果,加快了旬邑30万名群众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新闻推荐

郑岩、霍宏伟、练春海: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

近年来,艺术考古似乎成了一个时尚,各种有关的书籍、会议、讲座、论坛比比皆是,不论是社会热点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还是中国文化...

旬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邑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