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让贫困患者吃上“定心丸”

陕西日报 2018-03-09 09:05 大字

本报记者王天洋

前段时间,做过肾移植手术的咸阳市旬邑县余家庄村村民万选恒,拿到县医院送来的调理通宝胶囊等大医院自制药品后激动地说:“党和政府的健康扶贫政策真好,我现在不出门、不花钱也能吃上救命药!”

去年,咸阳市开通农村贫困患病人员特殊用药“绿色通道”,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吃药难”的问题,还大大减少了贫困人员的购药及往返交通费支出,使全市贫困患病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咸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何陕平告诉记者,咸阳市为满足贫困患病群众购药需求,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镇开处方、县级采购、统一报销”的新路子,有效解决了贫困患病人员特殊用药问题。

咸阳市下发的《关于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家庭特殊药品使用情况统计调查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各县(市、区)从贫困患病人员用药中筛选出临床必须但又没有替代品的目录外药品(限32种慢性病用药),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由患者购买,县级财政报销50%,报销限额不超过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限额;市场上购买不到的院内制剂由乡镇卫生院开具处方,各县每月汇总收集一次报送市卫计局。市卫计局依据处方统一协调各制剂医院,并委托市中心医院代购药品,随后由各县级医院从市中心医院领取药品,免费分发给贫困患病人员。目前,兴平、永寿、武功、旬邑、淳化、彬县6个县市从西京医院、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代购的药品已全部发放到贫困患者手中。

如今,武功县贫困患者特殊用药保障已实现常态化。该县南仁社区董辛村贫困患者史志武2006年12月患脑干梗死,住院治疗后行动不便,一度生活难以自理,一直口服赣龙康栓丸(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自制药品)。2017年,县上通过贫困人口特殊用药“绿色通道”免费为患者代购赣龙康栓丸。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现在史志武已经能拄拐杖行走。

千方百计保障常用药品低价供应

37岁的贫困女患者卓某是武功县普集镇营上村三组的村民。1997年5月,她在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几年来一直接受治疗,需要长期服用西安某医院自制的秦息痛片,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现在,县上为她免费代购用药,她终于可以安心吃药了。

对于像卓某这样的慢性病病人的用药,咸阳市在认定的32种慢性病病种目录中,按每个病种提供10种左右的基本药物供医生和群众选择,由乡镇卫生院收集患者用药目录,联系配送企业进行采购,患者再从乡镇卫生院购买药品,费用按门诊特殊慢性病标准及时报销。县级医院同时开展门诊特殊慢性病药品供应和实时报销业务,对同时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的贫困患者,年度报销限额为其中2种慢性病年度报销限额之和。对于支付能力较弱的慢性病患者,所购药品费用在现有政策报销基础上,对剩余部分再利用兜底资金报销70%。

为了保障常用药品的低价供应,减轻老百姓用药负担,2017年8月底咸阳市卫计局组建了全市统一的采购联合体,成立了全市议价专家库,对低价药和妇儿专科非专利等药品进行议价,医疗机构通过陕西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进行网上阳光采购。目前咸阳市卫计局整理出低价药近5000条目录,在再遴选的基础上,2017年10月下旬开始议价,全力保障此类药品的供应。此外,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可以在基本用药品种的基础上再分别增加20%、30%的非基本药物作为补充,进一步增加群众的非基本药物用药选择面。

咸阳市贫困患者用药“绿色通道”开通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特殊用药的难题,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咸阳市的这一做法,也被省卫计委收录到《陕西省健康扶贫工作典型案例选编》中。

新闻推荐

为山区孩子插上圆梦的翅膀 旬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双高双普”创建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张丹通讯员燕晓峰四年前,旬邑县太村镇刘家小学的教室还是20世纪建造的几排砖混结构的建筑,教学设施陈旧。如今,这里已经大变样,不仅盖起了教学楼、师生宿舍和餐厅,还配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虽...

旬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