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依托中医药学优势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陕西中医药大学探索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脱贫攻坚新路径

陕西日报 2017-11-19 06:20 大字

本报通讯员王国栋李隽记者雷魏添

10月26日,陕西中医药大学旬邑县产学研示范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陕西中医药大学在旬邑县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方位、深层次、规模化的新阶段。

陕西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特色,因地制宜,通过产学研对接,为陕西省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扭转思想全校动员

陕西中医药大学在旬邑县的扶贫工作始于2012年。那时候,当一群穿着白大褂拿着听诊器的人走进旬邑县马栏镇长舌头村为村民检查身体的时候,学校的专家教授们和长舌头村的村民们一样新奇。

“过去,我们见惯了政府部门同志扶贫。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扶贫是政府的事,跟我们医学教学人员关系不大。”陕西中医药大学驻长舌头村第一书记杨帆说。

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学校党委决定从“头等大事”“共同责任”“生动实践”“重大机遇”这四个“关键词”入手,先统一本校干部的思想认识。

“脱贫攻坚是我们国家‘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当前,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扶贫,高校师生自然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高校师生参与脱贫攻坚,是高校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为自身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找到平台。”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勤社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此后,那些穿着白大褂拿着听诊器的人带着他们的学生从长舌头村走到了整个旬邑县,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始了他们的扶贫工作。

找准定位以长项破题

扶贫从哪里扶起呢?当然要以长项破题。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陕西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教授在马栏镇发现了野生连翘。出于职业习惯,他们将野生连翘带回学校进行分析检测后惊喜地发现,其质量完全符合《中国药典》的标准和要求。于是,种植连翘的计划就从长舌头村开始推广。

很快,一本由陕西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教授结合旬邑自然条件编印的《连翘种植手册》就发到了村民手上,加上种植专家团队的指导和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成立,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形成了。

“前几年我主要种植玉米,遇到天旱就减产,有时卖的钱都不够种子钱。后来,听了陕西中医药大学专家的话,我种了连翘。今年,大学制药厂收购了我的药材,一下挣了5000多块,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今后,我们要继续扩大连翘种植。”长舌头村村民吕进锋兴奋地说。

如今,旬邑县的连翘种植面积已经扩展至600多亩。同时,沙棘、黄芩、板蓝根、倒卵叶五加、酸枣等中药材也陆续开始有农户种植。

“我们计划到2020年,在旬邑县发展中药材种植3万亩,带动全县5800余户种植户,其中贫困户大约3500户。”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刘力说,“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完善的中药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收益。”

今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药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旬邑分中心建立,一个集自然资源、产业特色为一体的中药农业发展体系在旬邑县初步形成。

产学研结合探求规模效应

今年9月,省委高教工委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工作“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要求,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指出在今年12月中旬以前,各高校要在帮扶县建立产学研基地。借此机会,陕西中医药大学与旬邑县一拍即合。

刘勤社说:“我们的思路很清晰,就是结合旬邑实情,无缝对接、精准发力、合作共赢,让旬邑成为陕西中医药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让贫困户真正在我们的产业扶贫中脱贫致富,长期受益。”

有了学校的科技支撑,早在2016年7月就已建成的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园区入驻企业快速增加。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23家,其中医药食品项目18个,累计合同引进资金26.32亿元。同时,陕西中医药大学与旬邑县政府联合申报陕西省扶贫产业投资基金,“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旬邑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也已提上日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将中药产业和第一、二、三产业完全融合,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按期脱贫。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带动旬邑县35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800余户农户在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方面获得持久收入。

新闻推荐

和朋友卖掉妈妈万元首饰,担心被爸爸知道后责打 自家3楼顶 16岁男孩欲轻生

16岁少年坐在楼顶欲轻生华商报讯(记者刘军伟)16岁少年和朋友“拿走”家里金银首饰后变卖,事情败露怕遭父亲责打,爬上自家3楼楼顶准备轻生,民警耐心和少年沟通,看准时机,将其救下。围观群众多少年情...

旬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