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爱琢磨的“刘村长”

陕西日报 2016-01-15 20:14 大字

    本报记者 喜顺

耀州区照金镇尖坪村村委会主任叫刘永好,村里人开口闭口都爱叫他“刘村长”。前段时间,去村里采访,才知道“刘村长”是村里人对他的一个爱称。

五十开外的他,耳朵不太听使唤,跟他说话,要冲着他大声叫喊才听得进去。他的手机铃音是“好日子”,一遇来电,超大分贝的铃声一下就灌满了整个房间,而他说话的声音也要比常人响亮得多,所以每次听他说什么都听得是真真切切,清清楚楚。耀州区外宣办主任高开庆介绍说,那是小时候因患耳疾,无钱医治,才落下了听力弱的病根。尤其是累了一天之后,耳朵更是背得不行。

不过,可别小看这耳背“村长”,他可是方圆几里出了名的“牛”能人、“牛专家”。早些年他专门养牛,经常和牛打交道,摸索出的经验那是一套一套的,经济效益那自不用说。之后,他又在紧邻的旬邑县承包了500亩核桃园,这“牛村长”的小日子一下就过得是红红火火,有滋有味。2010年,他硬是被大伙叫回来,全票当选为尖坪村村委会主任,但村民们还是习惯喊他“牛村长”。村民选他的理由是:能让自己富的人,才有能力让全村富。再加上老刘人缘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永远好人一个,在村里的威信特别高。

“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选了我,那就好好干!”老刘暗下决心。想富,靠政府帮扶是一方面,自己作为村主任,也要带着大家动起来,多想法子,当了一村之长,就要干出个样来,决不能胡混日子。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咋样才能烧旺,“牛村长”是煞费苦心。经过一番思量之后,老刘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核桃产业,争取一举让全村贫困户都“摘帽”。

尖坪村地处耀州、旬邑、淳化三县交界,全村地广人稀、居住相对分散,群众是富的富,穷的穷。针对这种情况,老刘就积极动员思想活泛的村民大力种植核桃,事实证明,老刘的构想是正确的。如今的核桃产业在尖坪村已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打产业,全村现在有2000多亩核桃园,每棵核桃树产值均在200元以上,核桃在尖坪已成为农户比较典型的创收项目。

“去年我家一个老核桃树就结了300多斤,全部核桃卖了近10万元……”家住尖坪一组的胡彦林对记者说话时,站在一旁的一个妇女秦慧萍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插话说:“我们家核桃产量美得很,去年光核桃收入就有上万元”。

“核桃树给活泛的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可思想不活泛的人又该咋个办?”“刘村长”又在为这些“保守派”找出路了。以往老刘的果园都是雇佣外县的劳力来帮忙,劳务费一年都十几万元,自从当上村主任后,老刘就琢磨着,何不让这些“思想顽固”劳力来自己的果园打工,不仅可以挣到工钱,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看到种植核桃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几年的打工,这部分保守派也转变了思想,村民赵罗峰高兴地说:“养一头大肥猪,不如有一棵核桃树,年年都会有收入……”

尖坪村山大沟深,信息闭塞,思想守旧者不乏少数。老刘就开始琢磨,除了在园子打工。还应该让村里年轻人学些技能,走出去开阔眼界。正值省高速集团修建的铜旬高速穿过尖坪村,老刘就抓住机遇,多方联系协调村里的劳力到工地上去务工,大伙纷纷响应。个个在工地上忙得不亦乐乎,也赚到了可观的报酬。这时,老刘又在想在工地上干活绝非长久之事,于是便又开始动员大家学技能,进城打工,改变观念。如今,他们赚回了比以前打工高几倍的工资。

尖坪的位置,适宜种植地膜玉米,可一到收获后,玉米秆就被烧的是乌烟瘴气,冬春两季森林防火让老刘既头疼又苦恼。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刘拿出自己五万元积蓄,在包扶部门耀州区委外宣办的帮助下成立了“秸秆还田专业合作社”。刚开始群众有抵触情绪,躲着烧、藏着烧、夜晚烧。为了让群众认可,老刘把宣传与行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每个自然村都召开了现场会。组织机械边收割、边旋地,高标准高质量地演示给群众看,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请区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现场解答,用秸秆还田前后土壤各项指标对比数据作比较,从根本上打消了群众的顾虑,消除了群众的抵触情绪。

通过多年不间断秸秆还田,土壤耕层加深,土壤质地变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地力逐步由低产田向中产田转化,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老刘在村民心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了……

“核桃树下以后可以养鸡、外宣办联系的养兔项目、天暖和了在路边弄几家农家乐……”夜幕降临,老刘的脑子又开始飞速地旋转着、琢磨着……

新闻推荐

旬邑让道德模范成为群众行为标杆

本报讯(记者齐宇强通讯员燕晓锋)几十年坚守工作岗位用爱心点亮师德灯烛的最美教师丁海燕;眼见窃贼挺身而出的县交通局职工王艳丽;痴情守护瘫痪在床的丈夫苦苦支撑起一片爱的蓝天的梁巧会……旬邑用推...

旬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