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山红烛——记旬邑县马栏齐心学校教师丁海燕

咸阳日报 2015-11-25 22:38 大字

丁海燕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本报记者 王永杰 薛丽 摄

本报记者 王永杰 薛丽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近三十年来,扎根山区,虽身患重病,过着清贫的日子,却从未离开讲台。她不仅教给山区孩子知识,还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她的学生。因此,她成为许多学生眼中的老师妈妈,乡亲们赞不绝口的好人,让年轻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好同事。她的名字叫丁海燕(又叫丁海艳)。

丁海燕始终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始终履行着一名教师的光荣使命,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用柔弱的肩膀和拳拳的爱心托起山村教育的希望。

旬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当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就是在大山深处的马栏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丁海燕如今所在的齐心学校也是因为习仲勋夫人为该校捐建了一栋教学楼而命名。

马栏河就在大山的褶皱里曲曲弯弯欢快地流淌着,清澈见底,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景色迷人,河的沿岸世世代代居住着回汉百姓。1986年春,伴着一阵清脆的铃声,丁海燕第一次站在金盆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开始了她二十二年的代课教师生涯。

打小,革命先烈的故事就深深地影响着丁海燕,她立志也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88年7月,21岁的丁海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个时候起,她就给自己定下规矩: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对学生,她是“爱”字暖心,“严”字当头,“帮”字入手,她要用行动为学生做榜样。

冬天来临,马栏山一带非常寒冷。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意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下午放学前,丁海燕就问他们:“今天很冷,你们怕不怕?”“不怕。”“对,同学们都很勇敢,没人逃课,大家都是小英雄!那明天更冷,你们会怎样呢?”“我来。”“说好了,老师明天会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等你们来。要是鞋湿了,老师还会给你们烤干、烤暖,穿上可舒服了!”就这样“哄”完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2001年,丁海燕调到齐心学校任代课老师。

学校变了,她对学生的爱却一如既往。

马栏镇金盆村有个叫谭三兴的孩子,父母双亡,年幼的姐弟俩相依为命,生活极其困难,丁海燕就把自己的衣物翻出来裁剪之后,送给谭三兴姐弟,还经常从家里带吃的给他们。谭三兴姐弟动情地称她是“老师妈妈”。

军军(化名)是个汉族智障儿童,父母都是残疾人。所以军军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2012年,军军转到丁海燕带的班。刚来的军军不洗脸,不洗手,还经常将同学的学习用品弄坏,搞得同学关系很紧张。

为让军军尽快融入集体,丁海燕经常以妈妈的口吻与他交流,教他讲卫生,教他与人和谐相处,鼓励他认真学习。一天天过去了,军军变得既可爱又懂事。他经常主动帮同学打扫卫生,帮老师倒垃圾,还学会了关心别人。校长第五广平高兴地说:“在丁老师的关怀下这个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

多少个节假日,丁海燕翻山越岭,往返好几公里,到学生家里为其辅导、补课。平常丁海燕还要到地里做繁重的农活,回到家里又要做家务。为提高教学水平,她不顾自己收入微薄,毅然报考函授学习。晚上,忙完学生的事,才能在灯下自学一阵子。1991年,她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函授中师毕业证书。

对于教学,丁海燕还善于钻研,她备课求“新”、上课求“活”、辅导求“针对性”、练习求“多样化”。由于一心用在教学上,她所教学科成绩在县级质量检测中多年都名列前茅;她所任教的村子从1999年以来已经考入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学生20余人,打破了村子里在此之前未出一名大学生的先例。

“没当过老师的人,不知道孩子的心有多么纯真。只要与孩子们在一起,就会感到很快乐。”丁海燕说,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一颦一笑,点点滴滴的成长都让她由衷的喜悦。(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春节临近旬邑县电力局针对春节用电高峰期间可能出现的

春节临近,旬邑县电力局针对春节用电高峰期间可能出现的变压器超负荷情况,对全县电网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尽一切力量保证农村居民春节用电无忧。图为工作人员在村上进行线路改造。本报记者包鑫摄(B)⑦...

旬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