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旬邑民间美食——花子馍

咸阳日报 2014-06-03 23:15 大字

挽花环节是花子馍的精髓所在。

揉面很有讲究。

抹油环节很重要。

摆好馍准备上锅。

本报记者 包鑫 摄影报道

在旬邑县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先民的古老习俗和传统,花子馍就是其中之一。5月20日,记者来到旬邑县太村镇,找到了一位做花子馍的民间“高手”。

马爱玲在太村镇街道经营一家蒸馍店长达8年之久,她手艺非常好,深受街道邻里喜爱,得知记者要采访她关于花子馍的故事,显得非常热情。马师傅讲,花子馍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不像一般手工圆馍,它的工序讲究“揉”、“揪”、“挽”、“切”,还有发面用的酵子不是发酵粉,这样蒸出馍才好吃。

马师傅说毕,现场演示一番,她将上好的麦面发酵成面团,取适量的干面粉、食用碱和入揉匀,使面团酸碱度呈中性、筋光状,再揉搓成圆条,揪面提,备用将面提反复揉搓成馒头状,用手压成直径约15厘米、厚约5厘米的面饼,在其一面涂上猪油,取两快相向叠盖、压实,用切面刀十字等分成4份。取其一份,用双手捏住两个底角,轻轻拉长成带状,在底部同向相缠,做成底座。做够一屉后,用大火蒸约20分钟就出锅了,出锅后的花子馍,两瓣分开,呈心心相连状,莹白如玉,美观美味。

马师傅讲,这种既像两个莲花瓣,又像两颗心的花子馍在当地的传统中,多数为家中举办婚礼或者奔丧时,在宴席上才会用到。当地发掘民间文化的专家解读其文化内涵为:这两边两半代表两颗心,只有举行了婚礼,两人从此才能永结同心,心心相印,白头偕老。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花子馍成为县城各个宾馆饭店招待游客的一道普通面点。(C)(5)

新闻推荐

旬邑 开展校本研修联片展示活动

本报讯(陈冰)近日,旬邑县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校本研修联片展示活动在城关中学、逸夫小学等6所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举行。本次活动采取示范课展示、研修成果展示、研修经验介绍、研修交流、教...

旬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