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趣的旬邑方言(下) 清流

咸阳日报 2014-03-25 01:11 大字

与东府渭南人不同,关中扶风以西的宝鸡人和甘肃陇南、天水两地的部分区县人一般不发“本、喷、门、分、根、肯、痕、真、晨、深、怎、岑、森、人、嫩、金、勤、新”等音节,他们在讲话的发音上,多以“绷、烹、蒙、风、耿、坑、哼、蒸、程、声、增、曾、僧、仍、能、京、轻、兴”取而代之。兴平、武功、周至、户县一带人,一般不发“猪、书、水、捉、装、出、入、农、窗、”等音节,他们多以“知、识、谁(音shei)、折、张、吃、日、能、场”取而代之。从发音看,关中许多地方的发音只是把一些韵母混淆了,声母未变,人一听就懂。而旬邑人发音就与之大不同了,他们发音不仅把韵母混淆的不少,例如把“葛”读“郭”,把“渴”读“阔”,“披”读“裴”等,而且把声母这个基础“音根”混淆的较多,外地人一下子很难听懂。

例如ZH和CH的混淆。把“郑”读“秤(音)”,如把“郑州”叫“秤州”;把“赵”读“嘲(音)”,如把“赵钱孙李”读“嘲钱孙李(音)。”

CH和SH的混淆。如把“船”读“槫(音)”,把“阐述”叫“讪(音)述”。把“禅”、“婵”都读“姗(音)。”

D和T的混淆。如把“杜”读“兔(音)”,把“肚子”叫“兔子”;把“杜家”读“兔呀”。把“洞”读“痛(音)”,如把“赵家”读“嘲呀”;把“清淡的、淡淡的”读“清碳的、碳碳的”。把“地”读“替(音)”,如把“地面”读“替面”,把“独立”读“图(音)立”,把“毒蛇”叫“图蛇。”

D和Q的混淆。如把盛菜的“碟子”读“飻(音)子”;把“折叠”读“折切(音)。”

Z和C的混淆。如把咱、咱们叫“嚓(音)”、嚓们;把制造的“造”读“糙(音)”;把“肥皂”的“皂”和“枯燥”的“燥”,也读“糙”,如把“在”读“菜(音)”,如把在什么地方,读“菜什么地方”;把“贼”读“策(音cwui)”,如把“贼娃子”叫“策娃子”,把“贼心不死”读“策心不死”。

S和Z的混淆。例如把“岁”读“最”;把“搔”读“遭”,如把“骚乱”读“糟乱”;把“搔痒痒”叫“遭鸟(咬)人(即跳蚤、虱、蚊等叮咬)。”

N和L的混淆。例如把“南”读“兰(音)”,把“脑”读“老(音)”,把“男人”读“蓝(音)人”,把“困难”读“困拦(音)。”

B和P的混淆。如把失败的“败”,读“哌(音)”;把“波”读“坡(音)”;把“白”读“陪(音)”;把“病”读“乒(音)”;把“棒”读“胖(音)”;把“妑”读“拔(音)”,又把“拔”读“扒(音)。”把“伴”读“泮(音)”。

J和Q的混淆。如把“工匠”读“工枪(音)”,“贱”读“倩(音)”;把“借钱”叫“趄(音)钱”;把身体“健当”、“健活”叫“欠(音)当”、“欠活”,外地人一听懵了,“咋会是这样呢?”把“旧”读“虬(音)”。把“近”读“钦(音)。”

J和T的混淆。如把“集体”读“体体(音)”,把“集中”读“体中”,把“赶集”叫“跟体。”

Q和C的混淆。如把“全”和“泉”都读“汆(音)”,如把“源泉”读“源汆”,把“全国”读“爨(音)国。”

X和S的混消。如把“旬邑”读“孙(音)邑”,把“选择”读“酸(音swuan)择(音cwui)”等等。因为在旬邑,地方方言都是群众的口头语。有些发音,就连他们自己也很难说清具体是哪个字,况且有的发音,现代汉语里不可能有。所以在这里,笔者不得不选择发音比较相近或关中人普遍讲的同音字或外来语与汉语拼凑的所谓“拼音”,来生硬勉强地替代。

陕西“娃”多,旬邑“儿”多。旬邑当地的方言,“儿化”现象非常突出,而最突出的表现在本来就是两个字的姓名上,如“张三”、“李四”,“王五”,在其文字的书写上和名字的称呼上,总要习惯地到其后带个“儿”字和“儿”音,这样以来,“张三”、“李四”、“王五”便就成了“张三儿”、“李四儿”、“王五儿”了。而且不分性别,不管他们的年龄有多大,他们到晚辈的面前都统统成“儿”了。如今,旬邑众多男女的身份证上都印着同样的“儿”字,这不仅使外地人看了啼笑皆非,就连陕西多地人也不可思议。

旬邑为古豳,是周的发祥地,即农耕始祖后稷的曾孙公刘的京畿之地。《诗经》里的《七月》、《氓》等篇,其实就是旬邑当地古老的民间歌谣。这些民歌民谣的许多音节,无不与旬邑当地的方言有相通之处。旬邑的地方方言,在许多方面还原始地保留着古老的文化色彩,例如上辈把下辈称“后生”。岳父、岳母等上辈把下辈的女婿称“相”,即姓什么就叫什么“相”。主人对客人、晚辈对长辈的礼貌用语,把“躺”叫“健”,如“刚吃过饭,您健下歇一会儿”。我们今天所说的合成词“衣服”,在古代其实是两个词:古代人把上衣叫“衣”,把裤子叫“服”,所以旬邑人至今还把裤子叫“服儿”。又如“渭(yu)、喂(yu)”、“家(ya)”、“酸(swuan)择(cwui)”等发音以及对母亲(nia)、祖母(ba)的称呼等,这在古老的黄海中游地带,人们都这么发音,这么称呼,只是没有大面积保留下来而已。旬邑方言,也不是所有的旬邑人都讲。旬邑县的面积为咸阳之最,其地貌由海拔1400米到1600米的三条原构成,各原上的人讲话、发音也有微弱的差异。笔者所收集的方言,主要是职田以西的中原各乡镇群众的口语。其实这些口语,也并非旬邑人的“专利”,旬邑周边多县的群众,不同程度在口头上也挂着与之相同或相近的言词。(B)(12)

新闻推荐

市纪委监察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封闭学习

本报讯(张俊伟)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纪委监察局3月21日至25日,组织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在长武封闭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个人自学、观看电教片、撰写学习心得、交流讨论...

旬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