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铺就群众“致富路” 兴平产业扶贫速写

咸阳日报 2018-07-11 11:58 大字

白江峰

近年来,兴平市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启动建设树上干杏产业园、秋葵小镇等产业化项目,提升改良辣蒜3000亩、设施蔬菜2000亩,发展樱桃、中药材、黄花菜、食用菌、黄桃等特色产业5000亩,倾力打造1.7万亩的兴渭大道现代农业产业带,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融入各大特色产业链。

“香菇”成为群众脱贫的“香饽饽”

“去年,在香菇基地务工挣了2.6万元,加上土地流转的2600多元,一年下来,收入近3万元。”兴平市西吴街道北马村村民杨车车开心地说。

西吴街道北马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409户1780人,现有耕地面积1335亩,贫困群众10户32人。因康师傅方便面、康惠饲料等多家企业落户,北马村有着比较坚实的集体经济。

从2015年开始,北马村投入集体资金360万元,与欣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资成立兴平市天源菇食用菌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从事无公害设施食用菌生产和关中黑猪养殖加工。帮助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扶贫政策,为每户贫困户申请财政贴息贷款5万元,贫困户现金入股企业,年保底分红3500元以上。同时,为村上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个,安排21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关中黑猪养殖加工场工作,每人月工资2200元,加上土地流转一年2000多元,还有资金入股每年的保底分红3500多元。

北马村的发展模式已经辐射到周边的南马、良村、正东、永恒等村200余户群众,受益面积1000多亩,带动40余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遍地黄花绘出致富锦绣图

在庄头镇金龙村黄花种植示范园内,村民们在基地忙碌地除草、施肥,黄花菜正在茁壮成长,一片翠绿,生机盎然。

近年来,依托陕西臻农公司,庄头镇金龙村成立了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通过合作种植、流转土地、在企业务工、资金入股等方式,鼓励和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群众发展黄花产业、致富增收。目前,共引导周边群众流转土地300亩,每亩年租金1000元。金龙、八里、岳阜等周边村30余户贫困户在基地打零工,每人每天收益60元。同时,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0万元,作为金龙村及周边村20户贫困户的资金入股进行分红。合作社将收益的40%用于群众分红,60%纳入村集体收入,村集体收入的10%又用于贫困户发展。

兴渭产业园织就增收“金腰带”

在兴平市兴渭大道产业园,100多名群众顶着炎炎夏日正在地里劳作,他们有的给苗木灌溉,有的正在地里除草施肥,这样的劳动场面在往年可是很难见到的,大家在园区打工,每天都能挣到一份满意的工资。

2017年,兴平市依托兴渭大道建设,打造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兴渭大道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农业园区已完成土地流转1.7万亩,招引天乐投资、小田家、秦兴农业、鼎惠农业、碧海农业、宏森园林、多木园林等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并开始建设。通过“园区+管委会(农业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把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沿线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各企业,在每亩土地800元收益的基础上,在园区务工增加收入,企业优先与贫困户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劳务工资高于普通劳动力10%,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将1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112名劳动力吸纳到企业务工增收。(B)(12)

新闻推荐

兴平多措并举从严推动干部监督管理常态化

本报讯(李飞飞)近年来,兴平市从严推动干部监督管理常态化,积极营造干部健康成长“风清、气正、心齐”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提高选...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