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网”打尽卫生“死角”——兴平市农村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感

咸阳日报 2016-11-04 00:00 大字

细分管理、定时清扫,农村网格中的环保服务人员为整治农村环境的后续工作提供保障,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图为干净整洁的兴平市汤坊镇梁家村街道。 本报记者 王晓田 摄(B)⑧

本报记者 吕聪

门前杂物堆成堆,污水横流下不去脚,旱厕成排异味扑鼻,街道上满是塑料袋、纸屑和农作物秸秆……说起农村,人们总会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

现在,走进兴平市任何一个镇办的村落,各家各户门前卫生干净整洁,花坛里花草繁茂,行走在干净的乡间街道,心情愉悦。

家园变美得益于一张“网”。从3月起,兴平市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环境卫生整治“战役”,剑指农村地区卫生顽疾。最大“杀手锏”使出: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机制。

即使村里最小的街道都有“黄马甲”身影

在阜寨镇南佐村,街道上不时有“黄马甲”身影闪过。他们手拿扫帚,走到街上看到纸屑、落叶就上去打扫、清理。

南佐村党支部书记裴小静说,在他们村,保洁员是一份“公益性岗位”,全村10名保洁员都是“低保户”,让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工作实现增收。

“一天两扫,全天保洁。”阜寨镇镇长车保雷讲,阜寨是全兴平第一家有“黄马甲”的镇,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保洁员分包到路,各村不论街道大小,都有专人负责卫生。

“我在村里生活了半辈子,这一年变化最大!”说起阜寨镇环境卫生整治,南佐村村民张宝世一脸的高兴,他说,过去,家家户户门前堆得乱七八糟,车子一过就扬起尘土。“现在不一样了,各家门前干净,街道一尘不染,路灯也装上了。”

5个“不放过”叫村干部“放不下”环卫任务

“门前三堆不清理不放过;保洁员不固定不放过;垃圾清运不实行镇统管不放过;‘三册\’资金账户不建立不放过;街区村干部包抓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按兴平市委城乡一体办主任赵剑卿走村抽查的要求,汤坊镇梁家村党支部书记梁成武流利地背诵着5个“不放过”内容。(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咸阳市首家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落成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11月2日,兴平市禁毒教育基地在西北工业学校揭牌成立,这是咸阳市首个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为了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让“无毒青春,健康生活”观念根植于心,增强他们识毒、...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