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农民发明家的困惑手握国家专利,“老鲁”急盼有人慧眼识珠

咸阳日报 2016-11-15 00:00 大字

“老鲁”和他的发明

本报记者 吕聪 文/图

一个又一个夜里,“老鲁”抱着专利证书,辗转反侧。

有人出200万元要买专利,被他拒绝了。

73岁的他现在心急如焚,如今年事已高,精力渐衰,专利还迟迟不能转化成产品。他不愿卖专利,因为不舍30年的心血成果。

卖,舍不得;不卖,又没有合适的合作方。手中的专利怎么办?成了农民发明家鲁守辉晚年最困惑的事儿。

割麦“割”出灵感庄稼汉爱上发明

“阿尚村出了个发明家。”在兴平市店张街道办,提起鲁守辉无人不知。十里八乡的乡党都说:“老鲁搞发明,都魔症了。”

鲁守辉是店张街道办阿尚村村民,大半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务苹果。

上个世纪80年代秋收的一天,鲁守辉猫着腰,拿着镰刀,在地里割麦。忙了半晌,累得腰酸背痛,他点燃一根烟,坐在地垄上休息。

看着手心里磨出的老茧,鲁守辉的脑海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镰刀改良,实现省时、省力,又能降低作业的劳动强度?

“上学时特爱学物理,考试每次都满分。”鲁守辉翻箱倒柜找出初中物理课本,系统温习了力学、杠杆原理等知识,找来废旧木料、齿轮等,开始了自己的发明。他决定发明一种能人工手动操作,边割麦、边自动打捆已割好小麦的新式割麦机。

鲁守辉给自己的这项发明起了名字:“手推式自动割麦机”。

遗憾的是,鲁守辉这次发明并没有成功。

不过,谁也没想到,失败并没有让这个庄稼汉感受挫折,倒是激发了鲁守辉对发明事业的浓厚兴趣。

潜心研究三十载 他拿到了专利证书

鲁守辉有了新计划。

除了下地劳动、吃饭、睡觉,他大部分时间都抱着物理书,一边画图、计算,一边摆弄着一堆别人眼中的垃圾、破烂儿。

那时,鲁守辉的老伴整日调侃:“你就是个农民,还想当发明家,别做梦了,咱把日子过好就行了。”听到这话,鲁守辉都是一脸严肃,“你懂个啥,这发明要是成了,对子孙后代都是大大的贡献和财富!”

“白天在琢磨,晚上睡觉也在想,连做梦都是公式计算。”日复一日,鲁守辉埋头钻研着自己的发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1月,当画好设计终稿最后一张草图,鲁守辉如释重负。

他带着发明到了市里,委托一家专利事务所申请专利。

几个月后,鲁守辉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挂号信。打开信封,露出一个深蓝色的本本,上面有醒目的大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鲁守辉落泪了。他的发明成功了。

“我调整了杠杆位置、力的支点,大轮转一圈做的功,可以转化成数倍以上的功。”鲁守辉逢人就搬出模具,介绍自己的发明。他演示的是一个仿车轮运动的装置。手工做的皮带、齿轮,大轮连小轮,大轮转动时,小轮加速转动,产生数倍的功,转化的功和发电机连接,又能发电。鲁守辉给这项发明起名“可自己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在行驶中可自己发电、储电,节约电能也环保。

有人出200万元要买专利 他没有卖

“一个厂家出了120万元,一个厂家出了200万元,我都没卖。”

鲁守辉说,2012年9月5日,他的专利“可自己充电的电动自行车”通过授权公告,同年12月,《中国知识产权报》登报展示专利。几年来,他多次接到外地厂商的来信、来电,不少老板有意购买他的专利。但是,都被他回绝了。

“这是我苦心研究的发明,咋能说卖就卖哩。”鲁守辉称,他不能接受以买断的方式收购专利,这是对他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据鲁守辉介绍,他发明的这项技术不只可以生产不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还能生产割草机、旋耕机,甚至用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对社会的贡献、科技的进步绝不能拿金钱来衡量。

“老鲁家的日子不好过。”在同村人看来,鲁守辉的家不宽裕,过得有点寒酸。比起同一条街上的村民家盖起的小楼,鲁守辉的家显得破陋。进了家门,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器,门口贴的“公示牌”显示,他们家是兴平市结对帮扶、双包双实现的***户。

鲁守辉告诉记者,家有6口人,他与老伴、1个儿子和2个孙子、1个孙女。前些年,儿子出了事,儿媳改了嫁,留下孙子、孙女,大孙子在外打些零工,2个小孙子还在上学。“以前家还有十几亩地,现在年纪大了,自己干不动,就给了侄子种,只剩了2亩果园。一家人都靠卖苹果的钱和政府的资助过日子。”

“再穷也不卖专利。希望能和厂家共同开发,亲眼看到自己的专利变成产品。”找个合适的“伯乐”,让自己的发明为后世子孙造福,成了鲁守辉晚年最大的梦想。(B)(15)

新闻推荐

游发展综述 (资料照片) 近年来,咸阳市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富民工程、品牌工程和发展壮大咸阳旅游产业

品相皆宜醉美咸阳——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综述(资料照片)近年来,咸阳市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富民工程、品牌工程和发展壮大咸阳旅游产...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