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民史学家的人生追求

咸阳日报 2013-12-26 01:48 大字

许亚平 本报记者 赵鹏

兴平市大阜村有个吴志琪,十三岁辍学务农,小学还未毕业的他如今却编写出了94句658字的韵文诗《中国朝代繁衍》,这首七言诗对我国各朝代的兴衰及重大变革进行了较完整的描述,并印制成自书的册页和2米×60公分的拓片,而且完成了《中国历代简图的绘制》。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多知古今事,人生添气氛。”短短的几句话,概括了诗的要义。吴志琪说,这首诗他已经抄写了百余遍,在脑子里完全扎根,任何一句都有一段或喜或悲或奇的故事。希望这首诗能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清楚朝代更替的原因,为把握今天的幸福生活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努力工作。这首诗被兴平文化界人士誉为“二十四史的金丹”,他被称为“自学成才的历史学家”。

吴志琪有过苦难的童年,小时候打摆子,当时药物欠缺,迷信神鬼,家人把他背到离村很远的老坟园,经中午一段时间就可除病,结果无效,母亲听他想吃干面,就擀了一碗青稞和的干面,结果从此病好了。但在青年时期,身体仍然很瘦弱。

他13岁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务农,但对学习文化从不松懈。自幼爱看木偶、皮影和大戏,由此酷爱文史,1956年参加工作,1985年从商业系统退休后,为了明晰中国历朝次第更替,把多如繁星的各类传记、断代史,什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经典名著、稗官野史等五千年来的发展轨迹进行汇总,而且为了让更多人能系统地阅读和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做到古为今用,他到过多家图书馆,查阅了《二十四史》及诸多典籍近100万字的史料,做了8万余字的读书笔记,方才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遴选出了各个朝代及其帝王的兴衰因果,撰写时反复推敲,1995年初稿完成后又多次请教学者、史学家、教授及文学艺术家征求意见。2006年他请人将这首韵文诗刻在了从富平凤凰山选购的石板上,制成拓片,为了传承有据,同年他又撰写了35页2万余字的剖析演绎材料,以防年老口讲失误。2012年6月份,又将朝代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整理完成了“中国历代简图”,将五千年历史的用一张图表展现,填补了大学教科书时间延续不完整的空白,堪称史学创举。

吴志琪先生虽然年届八旬,但却手不释卷,寒窗苦读,以学为乐,特别是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不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臣义士的故事颇感兴趣,更对一些爱国将士及其伟大壮举佩服得五体投地,讲述时娓娓道来、滔滔不绝。正因如此,他方能厚积薄发,生才有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同时为祖国的文学园地增添了一枝清香秀丽的奇葩。

晚年的吴志琪很注意养生之道,吃住很有规律,早晨起得早,从不睡懒觉,坚持午休,到冬天早饮酒防感冒,晚饮酒促睡眠。他热爱农村老家,交往广泛,众人经常来往,门庭热闹,所以虽然已经八十高龄但仍红光满面、精神奕奕。

吴志琪常说:“人生好比一条船,晃晃荡荡数十年;风吹浪打常相伴,由童至叟历艰难。”“金钱面前莫贪婪,身临红颜少馋恋;酒席宴前欠三杯,赌胜休嫌力不加;光阴不促人必老,百岁换尽满朝人。人生必须正直多才,才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才会英(芳)名长存!”(B)⑾

新闻推荐

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奇妙而美丽的窗户 ——在《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兴平小记者总站成立上小记者代表讲话

兴平市槐巷小学五(2)班张硕晔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兴平市槐巷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张硕晔,同时也是《咸阳日报·教育周刊》的小记者。在这充满希望的日子里,《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