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草根调解员化解矛盾顺民心

咸阳日报 2013-11-29 23:25 大字

如今,只要村民们遇见吕雪兰(左一),都会把她叫进屋来拉拉家常。 本报记者 李丽莎 摄

本报记者 吴红

11月25日一大早,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东街村调委会主任吕雪兰,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走村串户为村民们调解纠纷。这项工作对年过七旬的吕雪兰来说,已坚持了四十多年。

这一天,村上的两户邻居因小事发生争执,摆事实、讲道理,不一会儿,邻居俩握手言和。矛盾化解后,吕雪兰才放心离开。“在村上,小矛盾特别多,说和说和一会儿就好了。但也有一些难调解的事儿,一时半会根本解决不了。”谈起调解工作,吕雪兰道出了一件她至今都难忘的事情。

村民刘华(化名)夫妇膝下有三个儿子,因赡养问题,三个儿子之间产生矛盾。为此刘华夫妇来到调委会,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纠纷,处理事情的正是吕雪兰。

接手此事后,吕雪兰来到刘华家了解情况,得知这年事已高的两位老人,赡养问题长期得不到落实。于是,吕雪兰开始给刘华的三个儿子做思想工作,今天给这个说说,明天给那个讲讲,反反复复多次劝说,三个儿子达成协议,刘华夫妇由三儿子刘磊(化名)照顾,其他俩人每月付赡养费。

本以为事情解决了,可令吕雪兰没想到的是,刘磊的媳妇反悔了,她认为照顾父母人人都有责任,不能全推在自家身上。于是,吕雪兰又一次介入调解,就在矛盾即将化解时,事情再次陷入僵局,导致矛盾恶化的是刘华的那幢老房子。

兄弟三个自从分家后,老三刘磊一直与父母生活,刘磊打算把老房子拆了重盖,这件事情引起了两个哥哥的极力反对。两个哥哥坚决不同意,认为父母的老房子也有自己的份。

眼看着事情再次陷入僵局,村上的其他干部与吕雪兰一起调解此事,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三人达成协议,两位老人由刘磊养老送终,宅基地属刘磊所有。同时,刘磊给予两个哥哥各5万元经济补偿。至此,这起积压多年的矛盾圆满化解。

在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东街村,当地群众说:“村干部调解矛盾纠纷的水平高,在大伙儿心中的威望也高。”正是在村级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的帮助教育下,邻里成仇者握手言和,夫妻反目者破镜重圆,婆媳不和者重归于好,打架斗殴者化干戈为玉帛。村长雷达说,在农村如果一些矛盾的火苗没有及时扑灭,就会酿成大事端。人民调解工作可以说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早发现、紧处理、快调解将许多民事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给群众营造祥和平安的环境。(D)(1)

新闻推荐

兴平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引导农民种植秋季大白菜图为马

兴平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引导农民种植秋季大白菜。图为马嵬街道办东郭村村民吴军会在田间地头整理白菜。本报记者包鑫摄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