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年年见涨 合理利用是关键 中小学生压岁钱平均2100元 最高5000元
本报记者 沈广睿 李石
“大年”结束,“单笔压岁钱500元起价”的说法引发关注。蛇年春节,压岁钱涨了多少?孩子们如何支配自己的“收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压岁钱数额虽然早已告别50元时代,但“奔万”的还是少数。在参与调查的同学中,收到的压岁钱总数最高为5000元,最低为800元。
城乡“红包”虽轻重不同
但差距在逐渐缩小
对于个别媒体渲染的压岁钱过万的特例,记者在调查中并未发现。不过,今年的压岁钱数额比起往年还是有所增长,大部分受访同学表示压岁钱数额比去年增加了两三百元甚至更多。在参与调查的20名中小学生中,城市孩子平均收到的压岁钱为2100元。农村孩子平均收到的压岁钱总额平均也过了千元。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城里孩子的压岁钱大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的。而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平日里孩子都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父母。春节返乡的父母出手也很大方,使得农村孩子的红包增了重量。城乡孩子们压岁钱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农村:红包是关爱也是补偿
城市:“形式”表达爱意是传统
“发出去多少,肯定能收回多少,大家心照不宣彼此都不会吃亏。”学生家长赵女士说,今年她给侄女和侄子共发了1000元压岁钱,自己的孩子也收了1000元红包。她笑着说,这种“你来我往”的“形式主义”还是必须的。“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一种爱的表达。与城市不同,在农村新年的压岁钱更多是年轻父母给予的,体现的不仅是对孩子的关爱,更是对老人的一种“补偿”。记者在兴平市庄头镇、桑镇的一些乡村询问了10位同学,他们中收到压岁钱数额最多的有1500元,最少的也有800元。“今年拿到的压岁钱总额是往年的5倍。”兴平市庄头镇南于村的小王说,“红包重是因为今年有‘额外收入\’,准姐夫第一次来家里,见面就给了500元,让我买一些学习文具。父母出手也比去年‘大方\’,以往只给50元,这次给了500元。”对此小王的父亲说,在外打工,孩子都是父母照顾,好不容易过年回家一趟应该多给娃点钱。不仅是对孩子的关爱,更是对自己年迈父母的一种“补偿”。在外务工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还不就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一个“体面”年么。
给“红包”是习俗意思一下就可以
对于压岁钱呈现出的物化倾向,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不少人认为从前压岁钱只是一种风俗,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攀比之风日重,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实对于“给不给压岁钱或者给多少”的问题,记者也听到了同学们的声音。“给压岁钱是一种传统习俗,应该给,但不用给太多,意思一下就行。”“不在于钱多少,只是图个喜庆,增添一点年的味道。”
压岁钱如何用
家长孩子和老师各持己见
记者发现,对于压岁钱的使用,只有少数孩子被授予“部分”支配权。大部分孩子的压岁钱都被父母以“年龄还小,没有独自管理金钱的能力”为由没收了。“压岁钱给来给去,实质都是自己的钱,‘肉都烂在锅里\’。”家长沈先生说,与其给孩子让他们挥霍,还不如替孩子攒着。
面对家长的“中饱私囊”,一些孩子也发出质疑:“压岁钱到底是给谁的?”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压岁钱如何使用,孩子们有自己的打算。少数学生准备用压岁钱缴纳学费、购买学习资料和用品,大部分受访学生表示会把压岁钱存起来,遇到节日或长辈、老师、同学的生日用压岁钱给他们买点小礼品,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高三学生李甜梦说,“压岁钱无论怎么使用,只要不挥霍,就不枉长辈们对我们的期待。”
“家长与其强行‘征收\’压岁钱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不如让孩子们学会合理使用压岁钱,让他们意识到花钱容易赚钱难。从而引导孩子建立理财观念,培养其正确的金钱观。”华星小学的李老师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设计“理财计划”,让孩子养成对自己收入、开支记账的习惯,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把“压岁钱”作为教育储蓄,这样“小红包”存几年后,就变成了“大红包”。(B)(15)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孙永琳任功昌)连日来,兴平市创“国优”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兴平市被确定为咸阳市今年唯一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后,该市及时组织召开创“国优”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各项工...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