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边 那永不磨灭的记忆——记抗美援朝老战士焦志儒
身穿戎装的焦志儒
焦志儒老人在战场所付出的见证
焦志儒老人近照
朝鲜政府为焦志儒颁发的军功章证。
本报记者 刘伟
7月27日一大早,像往常一样,焦志儒老人准时打开电视机,聚精会神地看起了央视新闻,关注国内外大事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
看到现今国富民强、华夏大地遍开幸福花的美丽景象,这位年已八旬的老人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
想着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位曾经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人,一不小心碰触到了记忆深处那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他慢慢地将视线从电视上移开,把目光投向远方。瞬间,他的思绪犹如海浪般无法抑制,情不自禁地又飞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优秀青年里的合格民兵
焦志儒,1931年出生于兴平市桑镇宋庄村一户贫穷的农家里,拮据的家庭环境,使他早早放弃了学业。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少懂事的焦志儒十来岁的时候就在村里干些零活以补贴家用。
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那张曾经稚气未脱的娃娃脸上透着几分刚毅和坚强。
在他18岁那年,这位思维和行动活跃的棒小伙成为了村上的一名民兵。时任咸阳市兴平县祝东区的团委书记王光明非常看好他,要选他当赵庄乡的乡政府委员,而他却婉言谢绝,踏踏实实担起了作为一名民兵应该担当的责任。
当时一个村子只有五个民兵,村民却多达一千人,作为民兵每天要统一劳动,夜间巡逻,维护车站安全等多项任务,工作量非常大,但焦志儒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没有半点马虎。
焦志儒清楚地记得,那是在一天夜里,他正在马嵬坡火车站进行执勤巡逻,晚上十一点多有趟火车到达马嵬坡火车站,乘客陆陆续续都下了车。因为当时时间已晚,火车站通往镇上的路黑灯瞎火的,行走起来非常不便。按照常理,下车的乘客都会选择在站上留宿,以确保自身安全。
而就在此时,却有一个看上去三十岁出头的男子身裹大衣,环顾四周后,鬼鬼祟祟地向北走去。细心的焦志儒发现了这一可疑举动,随即便与一同执勤巡逻的公安人员追上去进行盘问。原来此人是一名贩毒人员,随身携带了一定数量的毒品准备交易,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没想到他的一举一动被执勤巡逻的焦志儒看得清清楚楚,毒品还没出手就被逮了个正着。
在焦志儒当民兵的日子里,经常开展互助活动,帮穷人犁地等,谁家有困难,他都会搭手帮忙。
大山深处的剿匪战士
1951年,西北野战军第三军来到兴平市桑镇宋庄村征兵,二十岁的焦志儒积极报名参加。土改工作组和区团委书记将他和村上另外两名入伍的青年送到了当时的北安谷村征兵点。
身穿戎装,胸带红花,即将奔赴军营的焦志儒显得格外高兴和神气。
入伍后,焦志儒被分到了西北野战军补训五团十三连,在兴平进行训练。三个月后,又来到甘肃五威县,在老部队西北野战军第八师下面的轮训队进行培训。
在培训快要结束的时候,由于部队有任务,焦志儒被分派到了西北野战军第八师24团的炮兵连。就是在这时,焦志儒第一次走进了战场。他们炮兵连接到任务,要对宁夏、甘肃、青海三省交界处猖獗的匪徒进行剿灭。
当时宁夏、甘肃、青海三省交界处的匪徒势力相当强大,聚匪万余人。为害一方,曾经多次对匪徒进行打击,都收效甚微。此次焦志儒他们炮兵连的到来,一下子刹住了那些匪徒的猖獗劲。
由于匪徒活动的地方地处深山老林,隐蔽性极好,为了更快剿灭这股势力,焦志儒他们改变了打击策略,一部分人员守住各个山口,剩下一部分人员上山进行围剿,来个“瓮中捉鳖”。
虽然当时只是和匪徒交战,但场面也非常激烈。由于那股顽固势力拒不投降,万余人的匪徒死伤惨重。焦志儒说,那一次他真的有点怕了,不是因为匪徒,而是每天晚上睡觉时躺在身边的那些咽了气的尸体。
从最初的万余人到数百人再到剩下的十来人,从最初的负隅顽抗到最后的缴械投降……经过焦志儒他们炮兵三个月的努力,最终这个万余人的匪徒势力被歼灭了。
朝鲜战场上的后方英雄
剿灭匪徒任务完成后,1952年,焦志儒所在的西北野战军第二师五团,作为西北的一支军事力量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作为炮兵,焦志儒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守住西海岸,挖坑洞,做好防御工作。由于所挖坑道为石质的,每天他们都要手持十来斤的钢钎,先进行凿眼,每次要凿四个五厘米左右的洞眼,然后把炸药放进去,通过引爆炸药来挖坑洞。
焦志儒说,一个坑洞直径1.6米,人进进出出都得猫着腰,当时没有运输工具,他们就把捡来的燃烧弹的蛋壳用来往外运石头。凿洞的钢钎一天要磨一次,一天最多也只能挖一米深。
虽然没有在前线与敌人拼杀,但这条起到防御作用的坑洞也浸满了焦志儒他们的汗水和血水,他们称得上是战场上的后方英雄。
在一次凿洞过程中,焦志儒和战友将炸药分别放进四个洞眼里,在引爆后,只有三个洞眼里的炸药响了,还有一个不知何故没有引爆。就在战友前去查看时,突然那个洞眼里的炸药在没有任何征兆下又响了,就在那时,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瞬间就牺牲了。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焦志儒和战友们挖了两个多月的坑洞。
1953年2月,焦志儒所在部队又被派到朝鲜三八线,坚守高瓦山阵地。
在坚守高瓦山阵地时发生的一件事让焦志儒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在他守完阵地后刚刚回到后方休息,突然敌机在上空盘旋,投下了炸弹。当时炸弹在离自己一米多远的地方爆炸,按照当时炸弹的杀伤力,爆炸后可炸出一个直径4米、深2米的大坑,而且离炸弹10米远的地方就可把人震聋,但当时离炸弹只有一米之隔的焦志儒却并无大碍。
“真是万幸啊!”焦志儒说,现在想起来,真是捡了一条命。当时他们休息时住在老百姓的家里,当地百姓的炕比较有特点,里面是凿空的,然后在上面盖着一个石板,而就是这个炕救了他。他说,就在炸弹爆炸的同时,他刚好掉进了炕洞里,虽然被炸弹翻起的土所埋,但炕洞里依然有空气,战友到来后,把他从炕洞里救了出来。
战火硝烟,风吹浪打,如今,曾经摸爬滚打、血气方刚的汉子已年过八旬,但焦志儒老人矍铄的眼神仍不乏当年征战沙场的斗志和血性,骨子里依然透着军人的那种沉稳和刚毅。
“八一”建军节,让我们向这位英雄致敬!祝愿我们的老英雄们寿比南山。(C)③
个人档案:
焦志儒,1931年生于兴平市桑镇宋庄村,1949年在本村当民兵,1951年参军,1952年3月随部队赴朝参战。先后获得三等功两次,在朝鲜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66年10月参加国庆观礼时,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新闻推荐
本报讯(高航伟)今年,兴平面对白热化的县域经济竞争,自加压力、提振信心,高扬进军工业强市的风帆,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以两位数高速增长,保持率先发展的强劲势头。理清思路打造发展新坐标。兴平市科学...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