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郝新娟
如何使中小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是非、识真伪、知善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成为摆在包括教师、家长在内的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新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在基层小学十多年的执教实践,粗略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注重创设德育教育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教育,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校内外环境资源,创设德育教育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外部环境。利用少先队活动室、小广播室、手抄报栏、黑板报栏,通过播音,展示图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各种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教育。其次,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态环境。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与个性,给学生一个平等、自由的心理环境,关爱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第三,还要有一个与之相和谐的周边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是要注重挖掘德育优势资源,拓宽德育教育空间。我们身边有许多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们进行挖掘整合,合理运用,就会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注重开发传统历史资源。有计划地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孝经》、《论语》、唐诗等优秀经典,丰富学生文化储备,打好语言文字功底,获得道德的熏陶与修养。要注重挖掘社会人力资源。邀请当地革命英雄、劳动模范长期担任学校少先队的校外辅导员,与学校合作开展一系列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要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结合当地重要节庆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领略家乡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并立志为建设家乡而刻苦学习。
三是要注重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形势下,教育不再单纯是学校势单力薄的孤军作战,而是与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活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父母要在“做人、敬业、守德”上成为孩子的榜样,要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心理环境。德育教育的另一主体是教师。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可塑性和模仿力强,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我们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现自己的人格魅力,用高格调人格形象去影响学生,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作者系兴平市东城办庄头小学教师)(C)②
新闻推荐
近日,兴平市马嵬办群众种植的地膜玉米喜获丰收,黄澄澄的玉米亩产突破千斤,有效增加了收入。图为东街村群众吕长林一家在晾晒刚刚采收的玉米棒子。本报记者何建虎摄(D)④...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