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用真情解开了群众心里的疙瘩——记兴平东城办南街村人民调解员张宝霞

咸阳日报 2012-05-11 23:55 大字

张宝霞(中)走进村民家中化解矛盾

本报记者 吴红

张宝霞是兴平市东城南街村调解主任,更是村里有名的“和事佬”。20多年来,她风里来雨里去,为乡亲们调解纠纷,谁家有事了就爱找她说道说道。

调解 一碗水端平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张宝霞在调解纠纷时总是一碗水端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南街改造时,财产分割引起的赡养父母的家庭纠纷增多。村民董某就是其中的一例。董某生有三子,长子早年分房另过,次子与父母同住,三子车祸死亡,生前划有庄基未盖,长子想要,董某夫妇决定给女儿盖房,长子认为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不应分此庄基,于是多次和父母吵闹,甚至砸锅摔碗,闹得鸡犬不宁。无奈之下的董某找村调委会调解,张宝霞得知此事后,多次找其长子做工作,同时劝说董某,在未征得儿子同意的前提下将庄基给女儿显然有些不妥,经多次调解,最终化解了这场持续已久的家庭财产划割纠纷。

张宝霞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一颗公道之心,真心实意帮老百姓解决问题,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做事 认真有原则

在搞好民事纠纷调解的实践中,张宝霞深刻地体会到单凭简单的说教来调解纠纷和化解矛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思想根源深处下工夫,只有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守法的自觉性,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她把村里的黑板报当成了宣传工具,在上面写满了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组织村民学习。她还动员村民自订报纸、杂志,书写法制标语数十条。村民在她的“折腾”下,也慢慢学习起法律知识。张宝霞说:“老百姓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0多年来,张宝霞与其领导下的一班人,调解各类民间纠纷560余起,调成率96%。先后获得兴平市首届“金城十大卫士”、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市司法局评为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而在她的心中,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她在乎的是群众的信任。正是有了像她这样的调解员,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才有了农村的和谐平安。(C)(6)

新闻推荐

谁把我们遗漏了?兴平南位镇南位村数十名老人一年养老金“失踪”

本报讯(记者贾一丁刘江)“国家的政策照顾我们农村的老年人,让我们老有所养,可是我们村上有近40名老人去年没有领到新农保养老金。”村民赵大妈无奈地说。兴平市南位镇南位村近40名老人,为讨要迟迟未来...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