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起发展的龙头 ——兴平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走笔
本报记者 刘伟 实习生 雒维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记者走进兴平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厂房内机器轰鸣不停,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园区处处彰显着朝气与活力,让人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
自2005年创建至今,兴平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正在发生着巨变。项目不断扎堆落地,产业集群效益日益显现,已经成为拉动兴平市工业经济的强大引擎。
“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真的长大了!”看着眼前鳞次栉比的厂房、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兴平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田勇颇感欣慰,他说:“随着台玻、华鲁、东城机械等知名企业的入住投产,将会带动园区产业链的更大延伸,使园区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想当初,兴平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成立初期,硬件设施不强,企业分布散、规模小,产业集成度不高,带动性不强。谁能想到,短短几年的发展,这个当初并不起眼的“小弟弟”就一跃发展成为以船用为主、辅机设备、航空器材、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机械为核心的先进园区。园区内年产值两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已由2006年底的12户,增加到2011年底的29户,规模企业总产值也由23亿元增长到70.74亿元,并形成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装备制造业格局。
强基础 提升园区发展硬实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园区的每一分变化都来自于园区各级部门付出的智慧和努力。近年来,兴平市有关部门先后投资2.07亿元相继完成了横贯园区东西的主干道——104省道的拓宽改造,修建了园区南北主干道——七里大街、园区一路、二路、科技路等道路工程,高标准建设了横跨陇海铁路的上跨式西立交桥,打通园区交通瓶颈。投资6800万元实现了园区双电源供电;投资2200万元修建了槐里西路园区段工程、科技四路工程;投资340万元修建装备一路项目;投资4000万元修建台玻铁路专用线项目,园区产业承载力不断增强。
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近5亿元,园区“四纵三横”的路网格局已经形成,达到“七通一平”标准,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加强。
优环境 搭建园区发展高平台
“企业能否留得住、发展好,关键取决于服务质量。”多年的摸爬滚打,园区管委会一班人深谙此理。
在优化服务环境上,园区管委会始终坚持把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千方百计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项目建设“五个一”和“六包”责任制,全力为园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大力推行“一线工作制”,及时化解制约园区企业建设生产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确保了园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项目能在此落地,得益于优质高效的服务。”说起园区环境,陕西中电精泰机械制造厂的负责人李玉启感触颇深,“园区的面貌变化大,干部的变化更大,现在到各部门办事,又方便又快,进门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声问候,感觉就像是自家人。”
良好的环境,高效的服务,一时间引得投资者纷至沓来,一个个大项目在园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09年,陕西省唯一一家塔式起重机生产企业——东城机械落户。
2009年12月份,产品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远销日本、韩国、北美、中东、澳洲、欧洲、南非等地的台玻公司入住。
2010年,填补西咸周边无大型钢铁薄板加工企业空白的华鲁在此安家……
抓项目 力促园区产业开新局
园区发展靠项目,只有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支撑,园区才能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为此,园区管委会狠抓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在发展船舶动力制造业、航空电源及制动系统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建设工程设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坚持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导企业加强对信息化应用的投入,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壮大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业等两大新兴产业改善园区产业结构,快速提升园区综合实力。
与此同时,园区管委会积极抢抓“东企西移”和“西企外迁”机遇,不断解放思想,优化投资环境,坚持以诚招商,以信留商的原则。大力推进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污染能耗低的知名企业“登陆”园区。目前,园区内现有企业134户,从业人员约4.97万人。
“到2015年,兴平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年产值两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总数发展到55户以上,主导产业占比达98%以上,从业人员达8万人。”如今,下一个宏伟的目标又在园区人面前展开。他们相信,凭着勤劳和努力,兴平装备制造工业园一定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劈波斩浪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小兵王超记者辛建斌)近日,兴平市教育局在全系统集中开展以“刹歪风、治顽疾、提效能、促发展”为主题的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此次活动是近年来兴平市教育系统规模最大的一次干部教职工纪律作...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