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居·蜗居·优居——兴平农民郭凤住房条件三变化
郭凤曾住过的砖瓦土木房
两年前蜗居的小平房已显得很落伍
如今的小洋房大气漂亮
开栏语:
五年只是历史的一个瞬间,五年却是咸阳发展的一个跨越。从上一届党代会到即将召开的第六届党代会,这五年,是咸阳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为充分展示五年来咸阳市的发展成就,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五年变化看民生”栏目,从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的点点滴滴说起,听老百姓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他们的切身感受,表达他们对伟大时代、对我们党最真挚的情怀。
五年风雨五年情。您一路走过了春夏秋冬,品味过时代巨变,一定有着鲜活生动的回忆,回忆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回忆让我们这座历史积淀深厚的城市更加充满希望,对我们党更加充满信心。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房子,不仅仅是一个人生活的栖息地,“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对农民而言,拥有一套舒适住宅,不仅是奢望,更是终生追求!然而不经意间,奢望变成了现实,变成了超出他们想象的现实……
本报讯(记者 殷常兴)拆土坯屋,建砖瓦房,拆砖瓦房,建楼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村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改建房屋。“如今,咱农村的住房条件越来越好,特别是实行新农村建设以后,小洋楼、小别墅在农村比比皆是,这多亏党政策好!”兴平市西吴街道办郭凤感慨地说道。
变化一
土木房挤着7口人
走入边家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栋栋装修别致的楼房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平房,不时能看见有村民还在施工建房,圆着住房梦。
走进郭凤家,这是装修不久的一幢平房,洁白的瓷砖,朱红色的大门在夕阳照耀下显得非常大气漂亮。“门前地面还没收拾好,等来年春天拾掇拾掇就更好了!”郭凤的儿子边彬高兴地对记者说。
看着在场人高兴,郭凤忆起了那段苦涩的住房梦。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嫁入边家时,村里大多是泥土房,稍好点的是大门前的面墙用砖做成,边家就属于这种情况,一家人住在土木结构的房子里,属于他们夫妻的是后院不到20平方米的泥土厢房,当时,房间里昏暗而潮湿,夏天,住在里面就像一个大蒸笼,冬天则冷得像冰窖。房子没有厨房也没有厕所,厕所是搭在房子旁边的茅厕,苍蝇满天飞。等到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家里就有了7口人,自己屋里就显得格外拥挤,艰苦的生活环境,不得不让她干着急,啥时能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住房。
变化二
东借西凑撑起小平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时有村民开始建房,条件好的建起了二层楼,而对于郭凤来说,此时家中并不宽裕,然而,住房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让她狠下心来盖房。
自己凑点,亲朋借点,1991年郭凤一家终于有了住房,“当时条件虽艰苦,可总算有了一个自己的家。”郭凤说,由于经济条件差,盖出来的房可想而知,虽是砖木结构,其实就是个沙石小平房,房子刚建好的前几年还是好的,但时间长了,房顶的楼板沙石开始松动裂缝、漏水,每当刮风下雨时,雨水就从缝隙中落下,地上放满了盆盆罐罐,床被打湿了。一到冬天更是难过,房中阴暗潮湿,晚上睡觉冻得人脸疼。
看到破烂的门窗、低矮的平房,全家人下决心改变现状,干完农活就出去打工,郭凤的丈夫从最苦的小工干起,有了一定的技术,慢慢地开始承包一些小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家中有了一定积蓄。和大多数农村人一样,盖房给孩子娶媳妇也是她家的大事。
变化三
小平房变成新“洋房”
“房盖成什么样,全家人在一块儿商量!”郭凤说,当时,家里也做了“调查”,如今,许多人盖起了二层楼,但在农村不是太实用,老年人不愿每天来回上下楼,大多数住户第二层基本闲置,除非家里人口多的,二楼可能用得上。全家人认为,盖个平房,装修“洋”点,既经济、舒服还实用。
去年,郭凤家第二次盖房,钢筋水泥结构,铝合金窗户,4个卧室,一个大客厅,独立厨房、洗澡间,300多平方米的“洋房”拔地而起。走入郭凤家中,记者看到,室内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整个房子布局合理,新颖别致。
“眼下,农村住房除了外表的变化,内部装修也成了时尚!”郭凤的儿媳王蕾对记者说,农村人不但大都住上了舒适的房子,家具也讲究了,现代的、欧洲的、古典的、原木的……家电更是琳琅满目,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磁炉等等,每到夜幕降临,全村人围在一起看一台电视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节目现在成了最温馨的场面。“现在都在搞新农村建设,种地不缴公粮还有补贴,看病有合疗,养老还发钱,城里人有的,农村人现在都有了!”郭凤高兴地对记者说。(D)(7)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元聪郑苗裔包鑫)“等了快3个月了,劳务费一直不给结算,快过年了,我们只想讨回血汗钱,回家过个好年!”来咸务工人员杨宣强昨日一筹莫展地说。今年4月中旬,杨宣强和30多名湖北老乡(乙方)来到兴平...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